中醫(yī)古籍
  • 玉女煎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玉女煎處方

    生石膏9~15克 熟地9~15克或30克 麥冬6克 知母 牛膝各4.5克

    功能主治

    清胃滋陰。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F(xiàn)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經(jīng)痛等屬于胃熱陰虧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或冷服。

    如火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14粒;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4.5克,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6~9克。

    備注

    方中石膏,知母清陽明有余之火為君;熟地黃補(bǔ)少陰不足之水,為臣;麥門冬滋陰生津?yàn)樽?;牛膝?dǎo)熱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為使。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景岳全書》:玉女煎配方組成

    石膏三至五錢(15~30克);熟地黃三至五錢或一兩(9~30克);麥冬二錢(6克) ;知母牛膝各一錢半(各5克)。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F(xiàn)代作法:水煎服。

    功效

    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

    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牙齒松動,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滑大,重按無力。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

    方解

    玉女煎證乃陰虛胃熱,虛火上攻所致。即“少陰不足,陽明有余?!标柮饔杏?,胃熱上攻,少陰不足,虛火上炎,既灼傷津液,又損傷血絡(luò),則見頭痛牙痛,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虛不足,則牙齒松動;胃熱有余,消谷善饑;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滑大,重按無力,為胃熱陰虛之征。故治宜清胃熱,滋腎陰。方中石膏辛甘大寒以清泄胃火,為君藥。熟地黃甘溫以滋腎補(bǔ)陰,為臣藥。二藥合用,清火而滋水,虛實(shí)兼顧。知母助石膏清胃火;麥冬助熟地黃滋腎陰,共為佐藥。牛膝引血熱下行,兼補(bǔ)肝腎,為佐使藥。本方能清能補(bǔ),標(biāo)本兼顧,以清為主,使胃熱得清,腎陰得補(bǔ),則諸證自愈。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diǎn):玉女煎為治胃熱陰虛牙痛的常用方。臨床以牙痛齒松,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為辨證要點(diǎn)。

    2.現(xiàn)代運(yùn)用:玉女煎常用于治療牙齦炎、急性口腔炎,舌炎、糖尿病等屬陰虧而胃火盛者。

    3.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摘錄《景岳全書》
更多中藥材
  • 《陳囊庵婦科補(bǔ)解》卷一:八君子湯處方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廣皮2.4克 蒼術(shù)2.4克 當(dāng)歸7.5克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nèi)盛,時時帶下,經(jīng)行而帶癥益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陳囊庵婦科補(bǔ)解》卷一《陳素閹婦科補(bǔ)解》卷一......
  •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八味丸處方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45克......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八味丹處方朱砂1兩,磁石1兩,赤石脂1兩,代赭石1兩,人中黃1兩,禹余糧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制法上為極細(xì)末,糯米湯為小丸。功能主治補(bǔ)精髓,壯筋骨,益心智,理虛損,明目益睛,安神定驚。主用法用量每服1錢......
  • 處方人參半升,牡蠣半升,雷丸半升,沙參1升,苦參1升,玄參1升,丹參1升,大黃3升。功能主治傷寒、溫病驚癇。用法用量水3斗,葦薪煮3沸,停后煮小沸,度1斗許,去滓,先以3指染藥汁注兒口2-7次,大染手,濕吻、額、腹、背,以后如炊物溫之再浴,......
  • 處方熟地5錢,當(dāng)歸3,山藥2錢(炒),肉桂5分,茯苓1錢5分,白芍1錢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錢,澤瀉5分,山萸肉1錢。功能主治陽虧眩暈。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食遠(yuǎn)服。各家論述《證因方論集要》:地黃、萸肉、山藥補(bǔ)足三陰經(jīng),澤瀉、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