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頭痛用藥須對癥

    頭痛一證,有外傷、內(nèi)傷之分,而外感又有風寒、風熱、風濕之別,內(nèi)傷有肝陽、肝火、痰濁、血瘀、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異,當辨證論治,立方遣藥。

    風寒頭痛:頭痛痛連項背,常伴惡寒發(fā)熱,身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當用解表散寒之劑,可用帶須蔥莖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則愈。

    風熱頭痛:頭痛頭昏,發(fā)熱或惡風,微汗,心煩,微渴,或咳嗽,苔薄黃,舌尖紅,脈浮數(shù)等。當疏風清熱,遣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制為散劑,每服9克,清茶調(diào)服下。

    風濕頭痛:頭重痛,肢體困重,胸悶脘脹,食少便塘,苔白厚,脈濡緩等。治宜驅(qū)風勝濕,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蘇葉12克,生姜9克,水煎分兩次溫服,數(shù)日即效。

    肝陽頭痛:頭漲痛,眩暈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紅,苔薄黃,脈弦或細數(shù)等。當平肝潛陽,可用天麻18克,鉤藤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頭痛:頭痛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黃便秘,苔黃、脈弦數(shù)等。當清瀉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梔子15克,水煎分兩次服,以愈為度。

    痰濁頭痛:頭痛常伴頭昏眩暈,胸脘腹悶,惡心嘔吐,苔白膩,脈弦滑等。當除痰濕,取白術、澤瀉各15克,水煎分兩次服。

    瘀血頭痛:其特點是痛如針刺,痛有定處,舌有瘀點。治宜活血化瘀,遣以當歸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兩次服。

    氣虛頭痛:頭腦空痛,疲乏加劇,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氣不足以息,脈虛無力等。當補益中氣,宜用黃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兩次服。

    血虛頭痛:頭痛常伴面色黃白,頭昏目花,舌質(zhì)淡,脈細弱等。當以養(yǎng)血為主,可用當歸18克,川芎9克,細辛3克,水煎服。

    陰虛頭痛:頭痛常伴眩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遺精帶下,舌質(zhì)紅,脈沉細無力等。應滋補陰液,可用六味地黃丸,或黃精30克,水煎服。

    陽虛頭痛:頭痛綿綿,遇暖痛減,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脈沉弱等。當溫補陽氣,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蔥姜蒜等食品。(愛華)

更多中藥材
  • 相信很多人對金銀花和金蓮花都不陌生,二者都非常美麗,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但是二者的功效也有相似之處,但是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的功效有什么區(qū)別,所以可能會誤用,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兩者,看看金蓮花與金銀花的區(qū)別是什么......
  • 在懷孕之后需要注意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懷孕的初期,胎兒才剛開始形成,稍有不慎的話,就有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xiàn)流產(chǎn)或者是發(fā)展成畸形的可能;但是這并不是說明孕婦什么都不可以吃,其實孕婦日常的飲食還是可以放松一點的,但是對于用藥這一方面是不能放......
  • 受佛家文化的形象,提起金蓮花大多數(shù)人會想起來佛祖腳下金光閃閃的底座,那么藥中的金蓮花,金蓮花一般作為清熱解毒之用,但與野菊花不同,金蓮花是一種藥物植物,金蓮花多用于扁桃體炎、中耳炎、脈管炎等炎癥,金蓮花具有清熱解毒、養(yǎng)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金......
  • 芙蓉是一個寓意十分古典雅致的詞匯,常常在女性的名字中見到,寓意美好,那么木芙蓉葉你知道嗎?木芙蓉葉多卷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狀心形,3~7淺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葉脈7~11條,兩面突起,氣微,味微辛,含黃酮甙......
  • 眾多的花草可能表面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適合插在花瓶上供人觀賞,然而隨著知識社會的進一步深入,技術的發(fā)展,花草內(nèi)部的元素很多時候也被當成是一種藥劑,木芙蓉葉,是一種干燥葉片,有葉柄,粗約0.3厘米,黃褐色;葉片大形,常折疊,葉面灰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