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合于道者方度百年
《素問》一卷“女七男八”等論述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個定數,受制于天數,能否“盡終天年”,根基和關鍵在于“合于道”,把養(yǎng)生作為生活之道。若“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就會“半百而衰也”。用民諺來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天的健康或疾病,是昨天的結果。借用佛語來說,就是“因緣結合才有果”,病是果,病菌是因,不當生活方式是緣,可以說,病是自家生。同時,身體是最靈敏、最聰明的系統(tǒng),病是身體的一種善意提醒,告訴我們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治療只是從“緣”入手,用藥暫時以偏糾偏,幫助消除“因”擴張的條件環(huán)境,恢復調動人體自愈功能,調和陰陽,以使“果”消??梢姡幨蔷燃辈痪让?,相信藥但不能依賴藥,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不當生活方式。比如,你一邊吃著消食導滯藥,一邊認為有藥了,腹瀉、腹脹就不可怕,仍不改變暴飲暴食的惡習,那么總有無藥可醫(yī)的時候。所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少耗元氣,才是治病的根本,認為有藥就可為所欲為還不如無藥。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正是基于生命受制于天,疾病可防可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才強調要“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藥有偏頗養(yǎng)生為要
由于作為主流醫(yī)學的西醫(yī)是治療醫(yī)學,以治療為主,造成一種很大的誤區(qū),就是不相信人體的自愈能力,相信和夸大藥物治療功能,認為有了藥健康就可高枕無憂了,就可解決所有健康問題。把健康全交給藥物,過分依賴藥物,而忽視養(yǎng)生,沒有把養(yǎng)生當作生活之道,甚至恣意妄為。引發(fā)了大量的醫(yī)源性疾病,更重要的是透支了生命元氣。最具戲劇性的就是:一邊是立竿見影的感冒藥廣告鋪天蓋地,一邊是無處無時不在的空調,以及愛美女士秋冬季節(jié)越穿越少;一邊是抗抑郁、失眠藥物的濫用,一邊是物欲橫流、爭名奪利;一邊是拼命吃蟲草等補藥,一邊是通宵達旦熬夜。就是有再神奇的靈丹妙藥,也不能把《內經》中的順四時、調情志、和陰陽、節(jié)房室等基本養(yǎng)生原則當作兒戲,這樣全違背了,動了生命之根本如何得了?難怪現在絕癥越來越多就不難理解了。
對此,人們不從自身反思,反而說是科技水平未發(fā)展到這個水平,是科技水平的問題。其實,這與科技水平關聯不大,至少說不全是科技水平問題,與人們依賴藥物為所欲為有很大的關系。不改變觀念問題,不對藥物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日新月異的科技恐怕永遠也難以攻克這些不治之癥。
陰陽失衡百病乃生
因此,一定要對藥物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病是身體陰陽失衡所致,治療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以偏糾偏,幫助恢復陰陽平衡,病確實需要用藥醫(yī),有藥對恢復健康是福音。但藥是救急不救命的,相信藥不能依賴藥。在相信藥物的情況下,還必須對身體多點呵護。要知道,身體雖有驚人的自愈能力,但前提是你要珍惜她、愛護她,讓她休養(yǎng)生息,而不是一邊去吃藥,一邊肆意糟蹋透支身體,這樣神仙也救不了命。因為身體是有靈性的,并不是不知疲勞的機器,即元氣是個定數,得節(jié)約用,不能因為有藥就總在耗損它。對身體揮霍無度,總有元氣耗盡的時候,元氣耗盡了,即使用人參堆著也救不了命。
和合陰陽順應四時
在相信藥的情況下,如何養(yǎng)生呢?《素問·上古天真論》講得很透徹很清楚,值得每個人仔細讀上個十遍。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加減法”。“加法”就是要吃好飯,為元氣提供生化之源?!鞍采碇颈刭Y于食”,“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可見,飲食對人之重要。一個人只要能吃飯,即便不健康,也不會死亡,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吃飯,即便是健康的,生命也難保。吃好飯就要做到“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要有節(jié),饑飽有度,“勿傷其正”;要有時,就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按地域、季節(jié)吃食物?!皽p法”就是要少耗元氣,做到順應四時、調和情志、和合陰陽、節(jié)欲保精。如此,才有利于健康。(李明亮)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合于道者方度百年
《素問》一卷“女七男八”等論述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個定數,受制于天數,能否“盡終天年”,根基和關鍵在于“合于道”,把養(yǎng)生作為生活之道。若“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就會“半百而衰也”。用民諺來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天的健康或疾病,是昨天的結果。借用佛語來說,就是“因緣結合才有果”,病是果,病菌是因,不當生活方式是緣,可以說,病是自家生。同時,身體是最靈敏、最聰明的系統(tǒng),病是身體的一種善意提醒,告訴我們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治療只是從“緣”入手,用藥暫時以偏糾偏,幫助消除“因”擴張的條件環(huán)境,恢復調動人體自愈功能,調和陰陽,以使“果”消??梢姡幨蔷燃辈痪让?,相信藥但不能依賴藥,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不當生活方式。比如,你一邊吃著消食導滯藥,一邊認為有藥了,腹瀉、腹脹就不可怕,仍不改變暴飲暴食的惡習,那么總有無藥可醫(yī)的時候。所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少耗元氣,才是治病的根本,認為有藥就可為所欲為還不如無藥。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正是基于生命受制于天,疾病可防可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才強調要“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藥有偏頗養(yǎng)生為要
由于作為主流醫(yī)學的西醫(yī)是治療醫(yī)學,以治療為主,造成一種很大的誤區(qū),就是不相信人體的自愈能力,相信和夸大藥物治療功能,認為有了藥健康就可高枕無憂了,就可解決所有健康問題。把健康全交給藥物,過分依賴藥物,而忽視養(yǎng)生,沒有把養(yǎng)生當作生活之道,甚至恣意妄為。引發(fā)了大量的醫(yī)源性疾病,更重要的是透支了生命元氣。最具戲劇性的就是:一邊是立竿見影的感冒藥廣告鋪天蓋地,一邊是無處無時不在的空調,以及愛美女士秋冬季節(jié)越穿越少;一邊是抗抑郁、失眠藥物的濫用,一邊是物欲橫流、爭名奪利;一邊是拼命吃蟲草等補藥,一邊是通宵達旦熬夜。就是有再神奇的靈丹妙藥,也不能把《內經》中的順四時、調情志、和陰陽、節(jié)房室等基本養(yǎng)生原則當作兒戲,這樣全違背了,動了生命之根本如何得了?難怪現在絕癥越來越多就不難理解了。
對此,人們不從自身反思,反而說是科技水平未發(fā)展到這個水平,是科技水平的問題。其實,這與科技水平關聯不大,至少說不全是科技水平問題,與人們依賴藥物為所欲為有很大的關系。不改變觀念問題,不對藥物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日新月異的科技恐怕永遠也難以攻克這些不治之癥。
陰陽失衡百病乃生
因此,一定要對藥物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病是身體陰陽失衡所致,治療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以偏糾偏,幫助恢復陰陽平衡,病確實需要用藥醫(yī),有藥對恢復健康是福音。但藥是救急不救命的,相信藥不能依賴藥。在相信藥物的情況下,還必須對身體多點呵護。要知道,身體雖有驚人的自愈能力,但前提是你要珍惜她、愛護她,讓她休養(yǎng)生息,而不是一邊去吃藥,一邊肆意糟蹋透支身體,這樣神仙也救不了命。因為身體是有靈性的,并不是不知疲勞的機器,即元氣是個定數,得節(jié)約用,不能因為有藥就總在耗損它。對身體揮霍無度,總有元氣耗盡的時候,元氣耗盡了,即使用人參堆著也救不了命。
和合陰陽順應四時
在相信藥的情況下,如何養(yǎng)生呢?《素問·上古天真論》講得很透徹很清楚,值得每個人仔細讀上個十遍。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加減法”。“加法”就是要吃好飯,為元氣提供生化之源?!鞍采碇颈刭Y于食”,“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可見,飲食對人之重要。一個人只要能吃飯,即便不健康,也不會死亡,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吃飯,即便是健康的,生命也難保。吃好飯就要做到“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要有節(jié),饑飽有度,“勿傷其正”;要有時,就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按地域、季節(jié)吃食物?!皽p法”就是要少耗元氣,做到順應四時、調和情志、和合陰陽、節(jié)欲保精。如此,才有利于健康。(李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