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溯源釋名寓創(chuàng)新——《冉氏釋名本草》讀后感

    孟景春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本草是中醫(yī)用以治病的工具。經(jīng)過古今中醫(yī)藥學家的不斷研究發(fā)掘,中藥品種和功用主治,續(xù)有發(fā)現(xiàn),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后,隨著時代的推移和發(fā)展,本草著作不斷問世,南北朝有雷斅的《雷公炮炙論》,陶弘景的《本草經(jīng)集注》;唐代有由政府組織、蘇敬等所編著的《新修本草》外,還有孟詵的《食療本草》、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北宋有蘇頌《本草圖經(jīng)》,唐慎微《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其后南宋乃金元時代的著名醫(yī)家對本草學亦有其發(fā)揮,如張元素的《珍珠囊》,李杲的《用藥法象》,王好古的《湯液本草》等。至明代有大家熟知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至清代有汪昂的《本草備要》、吳儀洛的《本草從新》、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吳其?!吨参锩麑崍D考》等。近年,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主編的《中藥大辭典》和《中華本草》收載藥物有一萬余種,可謂洋洋大觀。

    以上諸多的本草專著,除介紹其功用外,亦各有側(cè)重,如《雷公炮炙論》,重在介紹藥物的加工炮制,《食療本草》重在飲食療法,《湯液本草》是介紹藥理為主的專著,《本草綱目拾遺》是《本草綱目》的補充,比《本草綱目》收載藥物增加716種,亦是非??少F的,《植物名實圖考》重在研究植物藥生長形態(tài),屬于研究植物學的著作,對采集藥物起到很好指導作用。但對藥物的釋名專著尚屬闕如。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每味藥雖有正名和釋名兩項,但細觀其釋名,有的亦名不符實。亦即雖曰釋名,而實際為異名、別名。

    《冉氏釋名本草》一書是由中醫(yī)藥專家冉先德教授主編,于2008年4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筆者在瀏覽之余,頗多獲益?!度绞厢屆静荨愤x有中藥4488味之多,遠遠超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其內(nèi)容除釋名外,對每種藥物均指出其性味歸經(jīng)、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要言不繁,綱舉目張,其中最突出的當屬釋名一項,是從植物形態(tài)、生長特性、歷史典故、產(chǎn)地獨有,或藥用物效等,要使之合情合理,準確無誤,每味藥可能就要花時不少,況有四千多味,編著成書要有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冉氏釋名本草》全書三百余萬字,其實用價值,正如本書序言中所說的:“一部既富科學性又有實用價值的巨著,在釋名一項,填補了中藥學領(lǐng)域中的空白??芍^前無古人,后有來者。”寥寥數(shù)語,頗中肯綮,余亦有同感焉!

更多中藥材
  • 那么健忘與生性遲鈍,天資不足還是有不同的。歷代醫(yī)家認為健忘與心,脾,腎三臟密切相關(guān),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機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塊兒分享一下健忘常見的幾種病機。首先就是我們這兒說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們常見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首先是肺,我們都知道肺有通調(diào)水道,宣發(fā)肅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調(diào)水道宣發(fā)肅降之力降低,就會導致水液代謝功能失常,出現(xiàn)水腫的臨床表現(xiàn),第二個就是我們說的脾,脾有運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運化功能降低,水濕內(nèi)停,停于腸中,就會出現(xiàn)腹瀉,在這種情況,水濕......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們來一塊兒看。患者男,23歲,自述長期盜汗,大便閉結(jié)。在診療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煩熱,盜汗的同時面赤心煩,口干口渴,小便黃,大便閉結(jié)。舌脈是什么樣呢?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從這個臨床表現(xiàn)來看......
  •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劑,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的參苓白術(shù)散。這種方子所主治的病癥就是中焦脾胃氣虛。因運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濕內(nèi)停太嚴重而出現(xiàn)的脾虛濕盛之泄瀉,對于這樣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會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這個病......
  • 說到這個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有我們說的酗酒和一些藥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復的受損,因為這樣的反復受損,久而久之導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