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茯苓餅
[主料]茯苓粉200克,米粉200克。
[配料]白糖200克。
[制作方法]以上三物加水適量,調(diào)成稀糊后在鍋中用小火烙成薄餅即成。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可益氣補脾、安神寧心。對氣虛體弱、心悸氣短、食少神衰、浮腫便溏者有食療食補功用。
期頤餅
[主料]白面粉500克。
[配料]生芡實180克,生雞內(nèi)金9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生芡實用水淘去浮皮,曬干,打細,過篩。將生雞內(nèi)金打細,過篩,置盆內(nèi),加開水浸半日許。將芡實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雞內(nèi)金的水和勻,做成極薄小餅,烙成焦黃色,如餅干樣。
[功效]有開胃助氣、寬中健脾、固腎澀精、補氣祛痰的保健功用。
益脾餅
[主料]熟棗肉250克。
[配料]雞內(nèi)金60克,干姜粉60克,生白術(shù)120克。
[制作方法]先將白術(shù)、雞內(nèi)金文火焙干,研成細末,放入干姜粉和棗肉同搗成泥,制成小餅,放入烤爐烘干。
[功效]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健胃消食。是脾胃虛寒、飲食減少、長期泄瀉者的食療食補面食。
棗柿餅
[主料]白面200克。
[配料]柿餅、紅棗各30克,山茱萸肉10克。
[制作方法]將柿餅去蒂,切塊;紅棗去核,掰開。與山茱萸肉共同搗碎,拌勻烘干,研成細粉。將細粉與白面拌勻,加水適量調(diào)和,然后做成小餅,放入熱油鍋內(nèi),烙熟即成。
[功效]健脾、滋陰、養(yǎng)肝。
茶香餅
[主料]糯米粉200克。
[配料]茶葉6克,花生米50克,芝麻10克,核桃仁30克。
[調(diào)料]白糖、蜂蜜、桂花醬、熟豬油。
[制作方法]茶葉用溫水泡開,用食物粉碎機打碎(茶葉可按地方口味選用綠茶、紅茶或烏龍茶)。糯米粉用茶葉水揉勻,作面皮?;ㄉ壮词欤ヂ槌聪?,把花生米、核桃仁搗碎,與白糖、蜂蜜、桂花醬、熟豬油調(diào)勻,做成餡料。用糯米皮包好餡料,揉圓后壓扁入籠中蒸10分鐘即可。
[功效]茶葉性味苦,甘涼,可提神明目、解熱止渴。茶香餅是一道精工細作的保健養(yǎng)生茶點。(樊文)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茯苓餅
[主料]茯苓粉200克,米粉200克。
[配料]白糖200克。
[制作方法]以上三物加水適量,調(diào)成稀糊后在鍋中用小火烙成薄餅即成。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可益氣補脾、安神寧心。對氣虛體弱、心悸氣短、食少神衰、浮腫便溏者有食療食補功用。
期頤餅
[主料]白面粉500克。
[配料]生芡實180克,生雞內(nèi)金9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生芡實用水淘去浮皮,曬干,打細,過篩。將生雞內(nèi)金打細,過篩,置盆內(nèi),加開水浸半日許。將芡實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雞內(nèi)金的水和勻,做成極薄小餅,烙成焦黃色,如餅干樣。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有開胃助氣、寬中健脾、固腎澀精、補氣祛痰的保健功用。
益脾餅
[主料]熟棗肉250克。
[配料]雞內(nèi)金60克,干姜粉60克,生白術(shù)120克。
[制作方法]先將白術(shù)、雞內(nèi)金文火焙干,研成細末,放入干姜粉和棗肉同搗成泥,制成小餅,放入烤爐烘干。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健胃消食。是脾胃虛寒、飲食減少、長期泄瀉者的食療食補面食。
棗柿餅
[主料]白面200克。
[配料]柿餅、紅棗各30克,山茱萸肉10克。
[制作方法]將柿餅去蒂,切塊;紅棗去核,掰開。與山茱萸肉共同搗碎,拌勻烘干,研成細粉。將細粉與白面拌勻,加水適量調(diào)和,然后做成小餅,放入熱油鍋內(nèi),烙熟即成。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滋陰、養(yǎng)肝。
茶香餅
[主料]糯米粉200克。
[配料]茶葉6克,花生米50克,芝麻10克,核桃仁30克。
[調(diào)料]白糖、蜂蜜、桂花醬、熟豬油。
[制作方法]茶葉用溫水泡開,用食物粉碎機打碎(茶葉可按地方口味選用綠茶、紅茶或烏龍茶)。糯米粉用茶葉水揉勻,作面皮?;ㄉ壮词欤ヂ槌聪?,把花生米、核桃仁搗碎,與白糖、蜂蜜、桂花醬、熟豬油調(diào)勻,做成餡料。用糯米皮包好餡料,揉圓后壓扁入籠中蒸10分鐘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功效]茶葉性味苦,甘涼,可提神明目、解熱止渴。茶香餅是一道精工細作的保健養(yǎng)生茶點。(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