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參栽培與加工技術(shù)

    丹參,又名紫丹參、赤參,血丹參、紅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調(diào)經(jīng)、養(yǎng)心除煩的功能。適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宮外孕、肝脾腫大、心絞痛、心煩不眠、瘡瘍腫毒等癥狀,系常用中藥材,全國年需求量為410萬公斤左右。該品主產(chǎn)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蘇、遼寧、河南,陜西、山東,浙江和福建等省,其栽培和加工方法如下:

    一、選地和整地

    丹參是深根植物,根部可深入土層0.3米以上。為利于根部生長、發(fā)育,宜選擇肥沃、疏松深厚、地勢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山地栽培宜選用向陽的低山坡。丹參對土壤要求不嚴,黃沙土、黑砂土、沖積土都可種植。

    丹參為根類藥材,生長期長,在整地時,先在地上施好基肥,盡量多施遲效農(nóng)家肥和磷肥作基肥。最好每畝施腐熟欄肥2500~4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種植前,再進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一般畦連溝寬2.5~3米,畦高15~25厘米。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區(qū)栽培,為防止爛根,需要開挖較深的畦溝;過長的畦,宜每隔20米距離挖一腰溝,以保持排水暢通。

    二、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一般多用撒播,以采種當年芒種至夏至及處暑至白露播種最佳。其苗床宜選用地勢略高、土質(zhì)疏松肥沃、澆水方便的土地.山區(qū)育苗,最好選擇朝東或東南方向的山腳坡地作苗床,以減少日曬,利于出苗。苗床先進行翻耕,并以漚腐的人糞尿作基肥。泥土要打細,作高畦,畦寬1.3~1.66米。然后將種子均勻淺播在畦面上,播后用腳輕踩一遍,使種子與表土緊貼(不必覆土),蓋上一層薄薄麥桿,并經(jīng)常灑水,保持濕潤。當幼苗具3~5片真葉時,如發(fā)現(xiàn)過密應(yīng)進行間苗。間出的幼苗可另行假植、培育。期間注意澆水,并及時追施1~2次稀薄人糞尿,促進幼苗生長。移栽時間以當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較為適宜。移植前,在整好的畦面上以25厘米×25厘米的株行距開穴,穴深視幼苗根部的長度而定。每穴栽種1~2株,栽種深度以微露心芽為準,不要過深,也不要使根頭露土。種后覆土至平穴,稍壓實,并及時澆水穩(wěn)根。丹參早移栽,早生根,至寒冬來臨時早已成活,來年早返青,盡可能不要推遲到嚴寒季節(jié)才移植。

    分根繁殖:在立春至驚蟄進行。選取健壯、直徑1厘米左右的新根作種用。種植前,先將根部截成5~7厘米長的根段。種植密度為行距27厘米,株距20厘米。在畦面開溝槽,將根段直放于溝里,注意上下端不要倒置,栽后覆平土。一般在谷雨以后出苗。分根繁殖,開花較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

    分株繁殖:于立冬至第二年驚蟄,在家種丹參收獲時(一般在冬至到立春之間),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作藥用,將細于香煙的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還可采挖野生丹參,連根帶苗移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后再種植。

    扦插法:清明前后,選粗壯的莖條,截成具2~3個節(jié)為一段,剪去部分葉片,扦插到整好的畦中,入土6~10厘米,使芽略露出土面,將土壓實,立即澆水。此后早、晚用噴霧器噴水,保持畦面濕潤。

    三、田間管理

    施肥:丹參開春返青后,要經(jīng)過9個月的生長期才收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追幾次肥。第一次在返青時施提苗肥,每畝用漚腐的人糞尿750~800公斤沖水澆施;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不留種子的地塊,可在剪過花序后,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公斤、餅肥50公斤;第三次在6、7月間剪過老桿以后,施長根肥,宜重施。每畝施入濃糞尿15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第二次和第三次追施以溝施或穴施為好,施后即覆土蓋沒肥料。

    松土除草:丹參前期生長較慢,應(yīng)及時松土除草,一般從移栽到封行前要松土除草2~3次。松土宜淺不宜深,以防損傷根部。

    做好排灌:在丹參植株整個生長期間,都要注意清理溝道,保持排水暢通,防止多雨季節(jié)丹參受澇。挖溝理溝可結(jié)合施肥進行,將溝泥覆在肥料上。伏天及遇持續(xù)秋旱時,可進行溝灌或澆水抗旱。溝灌應(yīng)在早晚進行,并要速灌速排。

    摘除花序:不準備收取種子的丹參,從4月中旬開始,要陸續(xù)將剛抽出2厘米長的花序掐掉,以保證養(yǎng)分集中到根部?;ㄐ蛞迷?、摘得勤,最好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連續(xù)進行幾次。

    剪掉老桿:留種丹參在剪收過種子以后,植株莖葉逐漸衰老或枯萎,對根部生長不利,將其剪掉,則可使莖部葉叢重新長出,促進根部繼續(xù)生長。因此,宜在夏至到小暑將全部莖桿齊地剪掉。

    四、病蟲害防治

    根腐?。?~11月發(fā)生,6~7月為害嚴重。開始根系中個別根條或地下莖一部分受害,繼而擴展到整個下部。被害部分發(fā)生濕爛,外皮變黑色;地上部初時個別莖枝先枯死,嚴重時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實行水旱輪作或用生物農(nóng)藥抗120的200倍稀釋液灌根;或用50%托布津800倍稀釋液噴霧,都有良好的效果。

    菌核病:5月上旬開始發(fā)病,6~7月尤為嚴重。病菌首先侵害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使這些部位逐漸腐爛,變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以及莖桿基部的內(nèi)部,發(fā)生灰黑色的鼠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與此同時,病株上部莖葉逐漸發(fā)黃,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井岡霉素、多菌靈合劑噴霧;也可用50%利克菌1000倍稀釋液噴霧或澆注。

    葉斑?。菏且环N細菌性葉部病害。5月初開始發(fā)生,可延續(xù)到秋末。病株葉片上病斑深褐色,直徑1~8毫米,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嚴重時病斑密布、匯合,葉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②剝除莖部發(fā)病的老葉,以利通風,減少病源;⑧發(fā)病前后噴1:1:150波爾多液。

    小地老虎:春季危害幼苗??捎?0%敵百蟲100克拌入炒香的茶籽餅5公斤作毒餌,撒入田間誘殺。

    銀紋蛾:5~10月為害,尤以5~6月為害嚴重。該蟲將丹參葉子咬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葉片被吃光,是丹參的主要蟲害??捎?0%晶體敵百蟲1000稀釋倍液,或者25%二二三乳劑250倍稀釋液,或25%殺蟲脒水劑300~350倍稀釋液噴霧。

    燈蛾:9月下旬發(fā)生,幼蟲食害丹參葉片??捎?0%晶體敵百蟲1000倍稀釋液噴霧。

    五、留種

    丹參越年開花結(jié)實,栽植后的第二年,從5月底或6月種子開始陸續(xù)成熟。在花序上,開花和結(jié)籽的順序是由下而上,下面的種子先成熟。種子要及時采收,否則會自然散落地面.采收時,如留種面積很小,可分期分批采收,即在田間先將花序下部幾節(jié)果萼連同成熟種子一起捋下,而將上部未成熟的各節(jié)留到以后采收;如留面積較大,可在花序上有三分之二的果萼已經(jīng)褪綠轉(zhuǎn)黃而又未全干枯時,將整個花序剪下,再舍棄頂端幼嫩部分,留用中下部成熟種子?;ㄐ蚣粝潞?,需即行暴曬,打出種子,揚凈。經(jīng)曬三個晴天的種子,播種后發(fā)芽率較高,出苗較整齊。種子曬干后,裝入布袋,掛在陰涼、干燥的室內(nèi)保存。

    六、收獲加工

    丹參在大田定植一年后即可收獲。從年底莖葉經(jīng)霜枯萎至翌年早春返青前,是最適宜的收獲期。一般立冬至立春都可采收。而以冬至到小寒收獲為好。過早收獲,根不充實且水分多,折干率低;過遲,則重新萌芽、返青,消耗養(yǎng)分、質(zhì)量差。

    采收丹參時,宜選擇晴天進行。該物根條入土較深,質(zhì)脆,易折斷,須小心挖掘。整個根部挖起后,放在地里露曬,待根部失去部分水分發(fā)軟后,再抖去根上附著的泥土,運回加工。

    運回的丹參,剪掉枝葉,攤在太陽下暴曬至五六成干,用手將一株一株的根捏攏,再曬至八九成干又捏一次,把須根全部捏斷,曬至足干;或曬至半干時,堆悶“發(fā)汗”4~5天,再晾堆1~2天,使根條內(nèi)芯由白色轉(zhuǎn)為紫黑色時,再曬至全干,用火燎去根條上須根。商品(統(tǒng)貨)以足干,呈圓柱形、條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紅棕色或深淺不一的紅黃色,皮粗糙多鱗片、易剝落,體輕而質(zhì)脆;斷面紅色、黃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顯筋脈自點;氣微,味甘微苦;無蘆頭,無雜質(zhì),無霉變者,為佳。一般每公頃產(chǎn)干貨1500~2000公斤。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文/老 農(nóng)

更多中藥材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雖喜燥,然太燥則草木枯槁,土雖喜潤,然太濕則草木濕爛,以補滋潤之劑,使燥濕相宜,隨證加減耳?!毖a脾胃者,當使燥濕相宜,醫(yī)者選方用藥,當以甘味為主?!秲?nèi)經(jīng)》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馬建國 山東曲阜第二人民醫(yī)院蔣某,女,51歲。2010年12月3日初診。述其2010年3月以來,在無明顯誘因情況下,雙手掌指、足底開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皰,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變成黃綠色膿皰,有癢熱感,反復(fù)而發(fā)9個月。其間曾去幾家醫(yī)院檢......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風為百病之長”源自《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蓖醣⒃唬骸伴L,先也,先百病而有也?!薄端貑枴す强照摗芬嘣唬骸帮L者,百病之始也?!蓖飧辛?,風淫為始,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五苓散出《傷寒論》,原書將澤瀉、豬苓、茯苓、白術(shù)、桂枝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F(xiàn)代多做散劑吞服,每服3~6克,或作湯劑水煎服。小兒可根據(jù)體重、病情等控制劑量,但一般不宜過輕。貴......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站李某某,男,36歲。2010年5月20日初診。耳鳴,耳聾2周,伴頭暈?zāi)亢?,口苦咽干,五心煩熱,易怒,舌苔黃膩,脈細數(shù)。此乃肝腎陰虛,肝膽火盛,熱擾清竅所致,治療宜清少陽郁熱,滋陰鎮(zhèn)下并用。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