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太白米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干燥小鱗莖,具有寬胸理氣、止嘔止咳、健胃鎮(zhèn)痛等功效。太白米主要生長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草叢中。近年來,因人為因素其種源破壞非常嚴重,瀕臨滅絕。為保護這一種源,陜西中醫(yī)學院生藥教研室自1996年立題對其
人工栽培進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以下介紹科研人員對太白米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經(jīng)驗。
生物學特性
太白米為后熟種子植物,種子細小,發(fā)芽率低。因此,一般不采用種子繁殖,而采用小鱗莖繁殖。小鱗莖經(jīng)冬眠后,在地溫5℃~IO℃,濕度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fā),發(fā)芽適溫8℃~12℃,小鱗莖的發(fā)芽率在95%以上,用干燥鱗莖播種,發(fā)芽率低或不能發(fā)芽。發(fā)芽期4月10目前后,花期6~7月,果期8~9月,倒苗期9~10月。太白米喜陰濕,耐寒,鱗莖在土壤中能正常越冬,但怕高溫、干旱。喜歡生長于土質(zhì)疏松的腐殖質(zhì)土壤中,常與莎草、沿階草、苔蘚及野菊共生。適宜生長于北緯36°24’,東經(jīng)107°19’區(qū)域內(nèi)。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太白米為線根性植物,育苗地應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的土地為宜。移栽地一般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山地、平地均可,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選地后,翻耕20~25厘米,除凈草根等雜物,增施10厘米厚度腐殖質(zhì)土,并施磷肥375千克/公頃,鉀肥375千克/公頃,然后耬平耙細,作成寬1.0~1.2米的高畦。
搭建蔭棚 整地后搭棚建園,棚高1.5~1.8米,園地面積以O.17~0.2公頃為宜。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柱做棚柱,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小竹編成方格,均勻地蓋上遮蔭網(wǎng)或樹枝雜草等物,使遮陰率達70%。棚周圍籬遮蔭,并防鼠
害。
繁殖方法 用小鱗莖繁殖。太白米小鱗莖宜隨采隨播。播前用1:1:200倍波爾多液浸種鱗10分鐘,再用草木灰拌種鱗后播種。播期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用行播或散播,播種深度3厘米左右,每公頃播種375萬?!?50萬粒。播后覆蓋草簾,保持畦面濕潤,第二年4月發(fā)芽幼苗出土,取掉草簾。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5月間進行。栽前起苗要避免傷根,根據(jù)種苗大小,分級栽植。栽前整畦,橫向開溝,行距10厘米,深3—5厘米,按株距8厘米栽植,每公頃栽苗90~120萬株。栽種后,鋪上碎草,再淋水。
田間管理
見草即除。太白米入土淺,除草不能傷根。在藥園外1米范圍內(nèi)要經(jīng)常除雜草,消滅病蟲的越冬場所。植株出苗展葉后,地上部分進入生長盛期,宜以氮肥為主。一般將畜糞70%,灶灰30%的混合肥,撒入行間,6000千克/公頃。6~8月份,太白米地下部分迅速增大,應追施磷鉀肥1~2次,通常用5%的磷肥混合畜糞、草皮泥,2500千克/公頃。畦面要保持一定濕度,尤其在發(fā)芽期和開花期常遇春旱,要特別注意淋水。雨季要排水,否則土壤濕度過大,容易發(fā)生根腐病。太白米對光照的要求較嚴格,蔭棚要隨季節(jié)和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而及時調(diào)整。一般1~4月和9~11月蔭蔽度可小些,約40%~50%;5~10月蔭蔽度要大些,約60%~70%;三、四年生的植株,在開花結實期,要求透光度大些,以促進開花結果。
在10月倒苗后,清除園內(nèi)枯枝,撒上腐葉及少量畜糞,并噴灑0.3~0.5度石硫合劑或l:l:200的波爾多液。從對太自米栽培研究觀察情況看,到目前為止還未發(fā)現(xiàn)有病害。但鼠害常常發(fā)生,常咬斷植株,咬吃小鱗莖,必須定期投放鼠藥,做好防鼠滅鼠工作。
采收加工
3年生太白米即可采收,7~8月開花后采挖。采挖出植株后,小鱗莖取下,然后植株剪下部分葉片后,再復栽,澆上水,可繼續(xù)生長。采挖的太白米用水沖洗泥土,去凈須根及雜質(zhì)等,曬干。如遇陰雨天,亦可用30℃微火烘干。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3年生太白米留種。留種的太白米可放入濕沙中貯藏2~3個月,入冬前(10~11月)或開春后(3~4月)進行播種。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太白米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干燥小鱗莖,具有寬胸理氣、止嘔止咳、健胃鎮(zhèn)痛等功效。太白米主要生長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草叢中。近年來,因人為因素其種源破壞非常嚴重,瀕臨滅絕。為保護這一種源,陜西中醫(yī)學院生藥教研室自1996年立題對其
人工栽培進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以下介紹科研人員對太白米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經(jīng)驗。
生物學特性
太白米為后熟種子植物,種子細小,發(fā)芽率低。因此,一般不采用種子繁殖,而采用小鱗莖繁殖。小鱗莖經(jīng)冬眠后,在地溫5℃~IO℃,濕度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fā),發(fā)芽適溫8℃~12℃,小鱗莖的發(fā)芽率在95%以上,用干燥鱗莖播種,發(fā)芽率低或不能發(fā)芽。發(fā)芽期4月10目前后,花期6~7月,果期8~9月,倒苗期9~10月。太白米喜陰濕,耐寒,鱗莖在土壤中能正常越冬,但怕高溫、干旱。喜歡生長于土質(zhì)疏松的腐殖質(zhì)土壤中,常與莎草、沿階草、苔蘚及野菊共生。適宜生長于北緯36°24’,東經(jīng)107°19’區(qū)域內(nèi)。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太白米為線根性植物,育苗地應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的土地為宜。移栽地一般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山地、平地均可,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選地后,翻耕20~25厘米,除凈草根等雜物,增施10厘米厚度腐殖質(zhì)土,并施磷肥375千克/公頃,鉀肥375千克/公頃,然后耬平耙細,作成寬1.0~1.2米的高畦。
搭建蔭棚 整地后搭棚建園,棚高1.5~1.8米,園地面積以O.17~0.2公頃為宜。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柱做棚柱,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小竹編成方格,均勻地蓋上遮蔭網(wǎng)或樹枝雜草等物,使遮陰率達70%。棚周圍籬遮蔭,并防鼠
害。
繁殖方法 用小鱗莖繁殖。太白米小鱗莖宜隨采隨播。播前用1:1:200倍波爾多液浸種鱗10分鐘,再用草木灰拌種鱗后播種。播期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用行播或散播,播種深度3厘米左右,每公頃播種375萬?!?50萬粒。播后覆蓋草簾,保持畦面濕潤,第二年4月發(fā)芽幼苗出土,取掉草簾。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5月間進行。栽前起苗要避免傷根,根據(jù)種苗大小,分級栽植。栽前整畦,橫向開溝,行距10厘米,深3—5厘米,按株距8厘米栽植,每公頃栽苗90~120萬株。栽種后,鋪上碎草,再淋水。
田間管理
見草即除。太白米入土淺,除草不能傷根。在藥園外1米范圍內(nèi)要經(jīng)常除雜草,消滅病蟲的越冬場所。植株出苗展葉后,地上部分進入生長盛期,宜以氮肥為主。一般將畜糞70%,灶灰30%的混合肥,撒入行間,6000千克/公頃。6~8月份,太白米地下部分迅速增大,應追施磷鉀肥1~2次,通常用5%的磷肥混合畜糞、草皮泥,2500千克/公頃。畦面要保持一定濕度,尤其在發(fā)芽期和開花期常遇春旱,要特別注意淋水。雨季要排水,否則土壤濕度過大,容易發(fā)生根腐病。太白米對光照的要求較嚴格,蔭棚要隨季節(jié)和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而及時調(diào)整。一般1~4月和9~11月蔭蔽度可小些,約40%~50%;5~10月蔭蔽度要大些,約60%~70%;三、四年生的植株,在開花結實期,要求透光度大些,以促進開花結果。
在10月倒苗后,清除園內(nèi)枯枝,撒上腐葉及少量畜糞,并噴灑0.3~0.5度石硫合劑或l:l:200的波爾多液。從對太自米栽培研究觀察情況看,到目前為止還未發(fā)現(xiàn)有病害。但鼠害常常發(fā)生,常咬斷植株,咬吃小鱗莖,必須定期投放鼠藥,做好防鼠滅鼠工作。
采收加工
3年生太白米即可采收,7~8月開花后采挖。采挖出植株后,小鱗莖取下,然后植株剪下部分葉片后,再復栽,澆上水,可繼續(xù)生長。采挖的太白米用水沖洗泥土,去凈須根及雜質(zhì)等,曬干。如遇陰雨天,亦可用30℃微火烘干。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3年生太白米留種。留種的太白米可放入濕沙中貯藏2~3個月,入冬前(10~11月)或開春后(3~4月)進行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