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植物薄荷斑枯病
癥 狀
薄荷斑枯病又稱白星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生有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暗綠色病斑,大小2—3mm,后變褐色,中部褪為灰色,周圍具褪色邊緣,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fā)病重的病斑周圍葉組織變黃,致早期落葉或葉片局部枯死。
病 原
Septoria menthicola Sacc.et let.稱薄荷生殼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生于葉兩面,散生或集生,突破表皮,近球形,直徑83—102μm;產(chǎn)孢細胞瓶梗形;分生孢子無色、針形,直或略彎,頂部較尖,基部鈍圓,具隔膜2—3,大小25—37×1—1.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2)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3)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 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可減少發(fā)病。(4)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1:1:160倍式波爾多液、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9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植物薄荷斑枯病
癥 狀
薄荷斑枯病又稱白星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生有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暗綠色病斑,大小2—3mm,后變褐色,中部褪為灰色,周圍具褪色邊緣,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fā)病重的病斑周圍葉組織變黃,致早期落葉或葉片局部枯死。
病 原
Septoria menthicola Sacc.et let.稱薄荷生殼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生于葉兩面,散生或集生,突破表皮,近球形,直徑83—102μm;產(chǎn)孢細胞瓶梗形;分生孢子無色、針形,直或略彎,頂部較尖,基部鈍圓,具隔膜2—3,大小25—37×1—1.5(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2)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3)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 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可減少發(fā)病。(4)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1:1:160倍式波爾多液、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9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