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例》考析

    《傷寒例》一篇,自明以來,聚訟不己,有認為出自仲景之手;有認為是叔和偽作;有認為盡管其中有叔和之語,但也不乏仲景之辭。究為何如?宜探明之。

    歷代醫(yī)家對《傷寒例》之爭

    《傷寒例》在宋本《傷寒論》中放于六經(jīng)之首,《金匱玉函經(jīng)》中不載。明以前醫(yī)家在引用

    《傷寒例》內(nèi)容時或冠以仲景云或冠以叔和云。如《千金要方》有:“王叔和曰:夫陽盛陰虛,汗之則死……”。《傷寒總病論》中說:“王叔和云:土地溫涼,高下不同,物性剛?cè)?,餐居亦異。”《傷寒微旨論》云:“且仲景《傷寒例》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乃亡”等。明·方有執(zhí)等,據(jù)黃仲理《傷寒類證》之說,認為《傷寒例》為王叔和所偽撰,當予以刪除。之后,從之者,反對者蜂起。概括起來不外以下幾種。

    一、主張全文刪削最早提出的是方有執(zhí),認為:“仿例而行,仲景之道反愈晦”,因而提出:“偽不容有,無之可也。既應無之,削之可也,故從削”。但

    《傷寒例》是何人所作,方氏認為是成無己,這是一種推測。后世同意方氏刪削的醫(yī)家較多,但對

    《傷寒例》的作者一致肯定是王叔和而非成無己。如錢天來說:“第閱叔和序例一篇,其妄用經(jīng)文,創(chuàng)立謬說,亦殊不足觀,不若遺忘之為愈也?!庇终绿摴纫嗾f:“王叔和既輯仲景之論,又援《素問》之言,雜以己意,而以《內(nèi)經(jīng)》‘冬傷于寒,春必病溫’為主腦,則于仲景之旨不合,徒使后學者惑于多歧,歷代注家多削,故亦不錄也?!倍?、主張逐條批駁,持此主張的以喻嘉言為代表,他認為方氏“削去叔和序例,大得遵經(jīng)之旨”,但是全文刪削,不若“取而駁正之”。贊同喻氏做法的是程郊倩,作“王叔和序例貶偽”逐條批駁,完全否定,一筆抹殺。三、主張學習《傷寒論》,必須先行習《傷寒例》持此主張的先有閔芝慶,他說;“傷寒之不明于天下,由不得其要領(lǐng),而昧夫此例者眾也。反謂仲景之道晦而不明,厄于此例可乎?”繼而王樸莊,他把《傷寒例》劃為十三章,前三章《傷寒論》提綱,第四章到第九章發(fā)揮《內(nèi)經(jīng)》熱病證治,后四章則為隨筆雜記?!昂现T章觀之,語語皆本《內(nèi)》、《難》二經(jīng),精詳審慎,為后學階梯,凡讀《傷寒論》者,不可不先讀此例也。四、主張《傷寒例》不單是叔和之言,亦有仲景之辭,汪苓友說:“仲景《傷寒論》其雜入叔和之論頗多,……其例首有四時八節(jié)氣候決病法,此實出仲景手述,非叔和所能道及。今讀方、喻、程三家之書,知遵仲景也。愚意《傷寒例》原系仲景之書,其中有與《內(nèi)經(jīng)》相悖處,大都是叔和所撰,則前人得失迥然自出?!标懢胖?jù)《外臺秘要》于“傷寒之病,逐日淺深”一章前有王叔和曰,推斷此章之前均為仲景原文,此章此后,乃叔和之言??v觀諸家之論,可以看出有以下三種情況。1.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此例為叔和所作,如錢天來、章虛谷、喻嘉言、程郊倩等均持此說。2.認為仲景所作,如王樸莊等。3.不單是王叔和之方,亦有仲景之辭,如陸九芝等。

    《傷寒例》的內(nèi)容

    一、《傷寒例》內(nèi)容及古文獻中的記載

    考察宋本《傷寒論》中的《傷寒例》,其開首一段,列出“四時八節(jié)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其下小字注云:“二十四氣,節(jié)有十二,中氣有十二,五日為一候,氣亦同,合七十二候,決病死生,此須洞解之也?!?成氏注解本無此部分)。其下有“《陰陽大論》云”一段,又“土地溫涼,高下不同”一段為《傷寒例》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天時、季節(jié)、氣候、地土與傷寒時氣病的關(guān)系。自“凡傷寒而為病熱”一段至“兩感于寒者”一段為《傷寒例》的第二部分,主要根據(jù)《素問·熱論》原文以釋證候,在引證原文的基礎(chǔ)上做了若干發(fā)揮。自“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至篇末,是發(fā)揮《難經(jīng)》及《內(nèi)經(jīng)》的治療原則,討論傷寒病的服藥方法、疾病傳變、轉(zhuǎn)歸等問題。從內(nèi)容上來看,一部分明顯引自《陰陽大論》,大部分來自《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贾T宋前文獻對《傷寒例》記載,在《外臺秘要》引《陰陽大論》云”一段引文最后小字注云:“仲景、病源、小品、千金同”。又引“傷寒之病逐日深淺”一段,前冠以王叔和曰,后小字注云:“小品,千金同”,說明隋唐乃至于南北朝時期就認為部分原文為叔和之語。又據(jù)仲景《傷寒論》自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可知《陰陽大論》、《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均為仲景作《傷寒雜病論》時所參考,因此,部分有關(guān)內(nèi)容可能為仲景所論及。

    二、《傷寒例》遵從《素問·熱論》而與《傷寒論》不同《傷寒例》遵從《素問·熱論》這一點可明顯看出。自“凡傷于寒則為病熱”至“若兩感于寒者”一段末,文字幾同于《素問·熱論》。在病理上,重述《熱論》“傷于寒則病熱”,“兩感于寒而病者,必死”的原則。在辨證上加了脈診和由于氣候、季節(jié)等因素的變證變病外,其它全為《素問·熱論》的內(nèi)容。在治療上遵循《素問·熱論》“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已滿三日者,可泄而已。”只是將針刺泄法改為了藥物。《傷寒例》和《傷寒論》有明顯不同。《傷寒例》宗《內(nèi)經(jīng)》論述的是熱病,而《傷寒論》論述的是外感風寒而致的“傷寒”、“中風”等證的傷寒證。《傷寒例》分傷寒為傷寒(中而即病)、溫病(不即病者,至春變?yōu)闇夭?、暑病(至夏變?yōu)槭畈?、時行等。而《傷寒論》分傷寒、中風、溫病、風溫四種,其中溫病不同于《傷寒例》中的溫病,前者為“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后者為伏寒得春陽外發(fā)而致。在六經(jīng)辨證上,《傷寒論》與《傷寒例》不同?!秱纷凇端貑枴嵴摗芬越?jīng)絡(luò)為六經(jīng),皆為熱證、實證;以陰陽為表里,三陽為表,三陰為里;在受病方面,日受一經(jīng),次序固定?!秱摗穭t以臟腑、經(jīng)絡(luò)、氣化等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現(xiàn)化分六經(jīng)。以三陽為表證、熱證、實證;以三陰為里證、寒證、虛證。三陰三陽又都有具體的分殊之證。在臨證上,據(jù)脈證而辨;在傳變上,不固守日期和次序。在治療上《傷寒論》不囿于汗下兩法,含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只是仲景未明確提出而已。

    結(jié)語

    一、《傷寒例》和《內(nèi)經(jīng)》觀點一致而與《傷寒論》不同。二、《傷寒例》含有古醫(yī)書《陰陽大論》和《素問·熱論》的內(nèi)容,又多有發(fā)揮。三、盡管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時撰用《素問》、《陰陽大論》,但其例當為叔和整理《傷寒論》時所加,非為仲景之論。

更多中藥材
  • 杏仁這種東西我們大家應該都喜歡吃吧,杏仁的吃法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我們在早上磨豆?jié){的時候,就可以放上一些杏仁,會讓豆?jié){的味道變得非常的醇厚,而且香味十足,另外在熬粥的時候也是可以放上一些杏仁的,不過吃杏仁也是需要注意很多的,那么杏仁的食物相克......
  • 現(xiàn)在有很多孕婦在選擇生孩子的問題上,都選了順產(chǎn),因為順產(chǎn)比較好恢復,而且還不會留疤,最主要的是能夠感受母親當年生我們的痛楚和幸福感,但是順產(chǎn)的寶媽們因為非常的辛苦,消耗了大量的體力,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后,就需要補充營養(yǎng)了,那么產(chǎn)婦可以吃蟲草花......
  • 現(xiàn)在的人們是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這一方面了,尤其是中老年人,為了自己的身體會出一些補品或者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東西,但是大多數(shù)的保健品本身含有的成分是有很多種的,比如有的保健品就含有蟲草花這個成分,蟲草花并不是適合所有的人的,那么不能吃蟲草花的人有哪......
  • 生完孩子之后,我們就從準媽媽變成了真正的媽媽,但是這時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來,比如飲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產(chǎn)婦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產(chǎn)婦們,很有可能會因為飲食的問題而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xiàn)拉肚子的情況,那么產(chǎn)......
  • 胡頹子葉的葉片跟萬年青尤為相似,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到過這種植物呢,也許你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你肯定見過,胡頹子葉,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葉片,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葉呈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緣,革質(zhì),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