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讓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

    性別認同是一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的自然認知,如果孩子在幼兒期不能及時完成性別認同,日后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影響各方面的發(fā)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特搜:性別錯位的他和她“娘娘腔”蒙蒙

    蒙蒙的父母都是繁忙的生意人,他從小只能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喜歡女孩,總在蒙蒙面前說女孩文靜、漂亮、招人喜愛,讓他穿粉色的衣服,戴小首飾,還給他留長發(fā)……隨著年齡的增長,蒙蒙越來越覺得自己應該是個女孩子,不止穿衣打扮,連說話的語氣神態(tài)也像足了女生,別人都偷偷叫他“娘娘腔”。工作以后,蒙蒙越來越痛恨自己的男性身份,覺得老天跟自己開了個玩笑,幾經考慮,他終于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下,執(zhí)意做了變性手術。

    “假小子”小琥

    小琥爸是個軍官,老說女孩的矯柔造作討厭,還告訴小琥應該像男孩一樣堅強勇敢,所以他從沒給小琥買過布娃娃,總是讓小琥玩軍車模型和玩具槍。小琥也從沒穿過裙子,天天穿著軍綠或是海藍的衣服,跟著其他男孩在部隊家屬區(qū)里亂竄。小琥爸經常摸著她剪得短短的頭發(fā),叫她可愛的“假小子”。

    長大后的小琥保持了大大咧咧的性格,她覺得做個不受拘束的“假小子”很快樂??墒钱斔吹街車呐耘笥岩粋€個都有了男朋友,自己卻還是男孩子的“哥們兒”時,就有點著急了。

    透視:性別錯位緣何出現(xiàn)先天原因

    生物學研究表明,在胚胎期,人的性腺結構在發(fā)育初期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心理學家曼內稱之為“夏娃原理”。如果缺乏雄性激素,胎兒在母體內就會引起男性大腦女性化,從而造成性別認同的困難。

    后天原因

    人的性別認同是通過對自我性別體象的理解,對神經內分泌和排尿等生理活動機制的初步明確,以及通過父母的示范作用、社會的強化作用和語言的影響等得以發(fā)展的。很多家長認為,性別認知是件自然不過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順理成章地完成性別認同,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其實,除了先天原因的影響,一個孩子最終確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主要是在外界環(huán)境和教育等因素的滲透下緩慢進行的。如果外界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導向,孩子就有可能產生性別角色混淆。

    孩子產生性別錯位的3種家庭高危區(qū)單親家庭及其輻射區(qū)

    單親家庭里缺乏母親的溫柔細心或是父親的果斷自信,難以給孩子一個完整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長時間和同一性別成人生活的孩子比較容易偏離正確的性別角色,而很多家長對種缺憾的影響卻渾然不覺,等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別認同存在問題時,孩子已經偏離正常軌道很遠了。

    常見的還有由于父母一方工作繁忙,無法照顧孩子的家庭。

    不和睦家庭

    心理學家調查發(fā)現(xiàn),成長于不和睦家庭的孩子性格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要么叛逆偏激,要么固執(zhí)怪異。這類孩子在家庭的壓力下無法正確完成性別認同,可能會把投射在父母身上的反感,轉化為對某種性別的偏差態(tài)度。

    家長誤導家庭

    比如,有的家長出于對女孩的偏愛或其他原因,將自己家的男孩“裝扮”成女孩模樣,(或反之)……長期“異性打扮”,會導致孩子產生性別認同混淆。尤其當孩子成長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陸續(xù)出現(xiàn)時,心理上容易產生困擾。

    影響孩子性別錯位的其他因素學校:

    在最初的受教育階段,孩子接觸的“施道者”基本上都是女性,幼兒園的“男阿姨”自然是鳳毛麟角,甚至在國內數(shù)城市的中小學校,教師性別生態(tài)失衡的問題也日漸凸顯。男教師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點,是女教師不可替代的。學校男教師少,就如同缺少父愛的“單親家庭”,容易使孩子的心理、思維出現(xiàn)缺陷。而且多數(shù)學校還要求孩子循規(guī)蹈矩,把女生的行為視為榜樣,并以此為標準來衡量男生。

    社會:

    由于社會競爭激烈,為了增加生存的砝碼,很多女性被教育得越來越“強勢”。家長目睹升學以及就業(yè)等方面的殘酷競爭,因此提早給孩子打“預防針”,處處以男孩的標準要求女孩。另一方面,很多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特別是祖輩全方面的呵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男孩容易養(yǎng)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漢的習氣。(文/顏金成)

    專家觀點:性別教育不容忽視

    性別認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是一個人對自我性別的歸屬感,也就是對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劃分。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是一個對自身、對他人不斷探索認同的過程。3~4歲時,大部分孩子已經能認同自己和他人的性別。

    有的家長以為孩子能準確地叫出“叔叔”或“阿姨”,就是對性別的認知合格了。有的家長則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完全忽視了性別角色教育。

    性別角色決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來的社會角色,它既包括對自身的認識,也包括對他人及環(huán)境的認識。通過性別角色教育,孩子會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觀念,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如何與別人交往合作。如果孩子在幼年時性別認同模糊,性別角色紊亂,長大以后的性取向就很可能受到影響。同性戀的形成原因固然復雜,但幼時在性別認同方面的認知障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些幼時便產生性別角色紊亂的人,內心所渴望的性別與真實的性別產生沖突,形成內外不平衡的壓力。這樣的人喜歡穿異性的衣服,認同身邊的異性;有些還會把這種矛盾表現(xiàn)在角色扮演的層面上,做異性所做的事,最后發(fā)展到選擇變性。

    男女兩性生理機能上的差異是先天性的,認知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則是后天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取決于從兒童期開始接受的成人的影響和教育。因此,性別教育在幼兒階段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提倡“男孩要有男孩樣(剛毅、果斷等)”、“女孩要有女孩樣(溫柔、細心等)”,培養(yǎng)孩子與其性別角色相符的個性,這會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極大幫助。如今,大多數(shù)的城市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又住在封閉單元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這就需要家長從性別教育的角度,為孩子形成良好認知打下基礎。

    在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態(tài)度,對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不能簡單地訓斥,讓孩子產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應循循善誘,最好能“潤物細無聲”地為孩子上好這人生重要的一課。

    支招:明性,家長這樣做

    張女士(廣州):我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兒女,小弟和小妹。他們小時候常作相同的打扮,大家看了都說可愛,兩個孩子也不覺得彼此有什么不同。孩子滿2歲后,為了使他們分清楚各自的性別,我開始給小弟穿藍色、深色的衣服,給小妹穿粉紅或淺色的衣服;生日時給小弟送玩具槍、小汽車,給小妹送絨毛玩具、小屋子。小弟跟丈夫一塊洗澡,小妹就由我負責。現(xiàn)在他們都清楚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也有了自己同性的小伙伴,小弟果敢,小妹文靜,我挺高興這個成果的。

    洪先生(合肥):我平時很忙,兒子交給他媽媽和同住的外婆管。兒子4歲后,我發(fā)現(xiàn)他喜歡悶在家里,說話細聲細氣,像個孱弱的小女孩。后來我專門把周末空出來,帶他去遠足和野營,給他講我當兵時的軍營故事;和老戰(zhàn)友踢球時,也把兒子帶上“觀戰(zhàn)”?,F(xiàn)在他上小學了,體格很棒,說話聲音比以前洪亮了很多,還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很有那么股小小男子漢的味道。

    羅奶奶(濟南):我以前是幼兒教師,退休后在郊區(qū)買了個小院子,幾個孫子孫女都喜歡周末來玩。有時候我會讓他們聚在一起聽故事,有時就鼓勵他們分堆兒玩游戲,孫女們唱著我編的兒歌跳皮筋、踢毽子,小兒子就帶著侄子們出去爬樹、打野戰(zhàn)。男女性別的生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從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男孩女孩都應該有符合各自特點的戶外活動,不能在所有方面都盲目追求“一視同仁”。

    小敏媽媽(南昌):我們家里這一輩的小孩中,只有小敏一個女孩。她小時候經常和堂哥堂弟一起玩,慢慢地就成了個“瘋丫頭”,一點女孩的文靜秀氣都沒有。新鄰居看到短頭發(fā)的小敏,竟說“你家兒子真可愛。”我很喜歡藝術,就有意帶小敏去參觀一些畫展或雕塑展,提升她的藝術欣賞能力,還在少年宮的芭蕾班給她報了名,陶冶她的氣質和修養(yǎng)?,F(xiàn)在小敏說話做事都沒以前那么毛糙了,舉手投足很有分寸,大家都叫她“小淑女”呢。

    周爺爺(北京):孫子洋洋和外孫女欣欣小時候都由我和老伴帶。兩個孩子的小人書,我總分開來買,給洋洋買的是英雄故事,給欣欣的是《花仙子》。我喜歡下棋,看洋洋挺感興趣就教會了他,在切磋棋藝的過程中鍛煉他的邏輯思維;欣欣是女孩,邏輯思維不強,但喜歡做小手工,她外婆就教她一些針線活兒和剪紙,她玩得津津有味?,F(xiàn)在兩個孩子都長大了,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常來看我們老兩口。

    給孩子一張“明性片”

    家長是孩子早期生活環(huán)境的締造者,也是孩子性別認同的啟蒙者,孩子在性別認同上的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對性別教育重視與否。沒有天生有錯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長。因此,家長應該盡快行動起來,給孩子送上這張重要的“明性片”。

    承認和贊賞

    家長首先要承認孩子的性別,讓男孩認識到自己是男性,女孩認識到自己是女性。性別認同是孩子自我認知的重要部分,這會使他對同性的性別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擁有這些性別特征。家長要在口頭上明確告訴孩子:你,是男孩;你,是女孩。也可以借一起洗澡的機會,告訴孩子關于性別的知識,男孩借此認同爸爸,女孩認同媽媽,進而通過學習,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性別特質。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性別還要表示贊賞,家長如果對孩子是個男孩或女孩表示高興,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

    榜樣的作用

    孩子在觀察中得到的知識和啟示,會在實際生活中試著運用起來,盡管其中一些信息也許在儲存多年后才能有所模仿和啟動。父母是孩子在性別角色方面的指導者和模仿對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行為的影響,如果爸爸有些“娘娘腔”,或是媽媽習慣大大咧咧地說話做事,都要在孩子面前有意克服,以免孩子“依樣畫葫蘆”。另外要注意的是,對于孩子和異性朋友的交往,既不能完全排斥孩子和異性的友誼,也不可以讓孩子和異性過分親近。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孩子還會在身邊尋找同性作為榜樣來效仿,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不同年齡段的同性榜樣,鼓勵孩子比較自己和“榜樣”的差距,確定努力方向,以使孩子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他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也有很大的作用。

    獎勵和懲罰

    孩子做了與自己的性別角色相符的事,家長應該給予獎勵;除了偶爾的表演性行為,對孩子不當?shù)男越巧袨?,家長要反應冷淡,讓他感到自己的表現(xiàn)有誤,或是給予適量的“處罰”。這種獎勵與懲罰會給孩子心理支持或壓力,促使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性別角色做出相應的行為,并逐漸形成正確的行為定勢。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必須是全方位的。我們提倡的“男女平等”,是在人格和生存權利上的一種社會準則。培養(yǎng)孩子具有善良、堅強、勇敢、自立等優(yōu)秀品格,固然無須區(qū)分男女,但是,我們絕不能就此而忽視、抹殺甚至是違背大自然賦予孩子的性別屬性和差異,因為我們不難想像,一個男女角色混淆的社會,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所以,請給孩子一張“明性片”,使他盡快完成性別認同,進而定位自己的性別角色,以及與其性別角色相適應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這樣,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孩子)

更多中藥材
  • 羅漢果大家應該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習慣用它來泡水喝。但我們要注意,羅漢果味甘性涼,對于脾胃虛寒者并不適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記住。......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致的,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種藥物最好都要錯開,不同的西藥之間服用的話,有些像解抗的藥物,我們就錯開服用,錯半小時。中藥西藥之間,我們服用的話,盡量錯開個半小時會好一點,以避免發(fā)生不良的化學反應。......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我們用溫熱的藥啊,這是正常對應的。假如寒涼的體質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脫皮的,還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有季節(jié)性的,這個手上掉皮西醫(yī)講的原因比較多,像手癬,維生素缺乏呀,還有什么汗皰疹病毒引起的,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手脫皮啊。我們中醫(yī)上講,一般是心脾有熱,我們在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