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附地菜的功效

    附地菜的功效附地菜(《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雞腸(《本草經(jīng)集注》),雞腸草(《別錄》),地胡椒(《貴州草藥》)。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通常白基部分枝,纖細,直立,或叢生,具平伏細毛。葉互生,匙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3厘米,寬5~20毫米,先端圓鈍或尖銳,基部狹窄,兩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偁罨ㄐ蝽斏氶L,不具苞片;花通常生于花序的一側(cè),有柄,長3~6毫米;花萼長1~2.5毫米,5裂,裂片長圓形,先端尖銳;花冠藍色,長約1.5毫米,5裂,裂片卵圓形,先端圓鈍;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線形,柱頭頭狀。小堅果三角狀四邊形,具細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5~6月。生長于原野路旁。我國西南至東北均有分布。

    【采集】初夏采收。

    【性味】辛苦,涼。①《別錄》:微寒。②《藥性論》:苫。③孟詵:溫。④《綱目》:微辛苦,平,無毒。

    【功用主治-附地菜的功效】治遺尿,赤白痢,發(fā)背,熱腫,手腳麻木。①《別錄》:主毒腫,止小便利。②陶弘景:療蠼螋溺。③《藥性論》:洗手足水爛,主遺尿。④孟詵: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fēng)丹遍身如棗大癢痛者,搗封上,日五、六易之;亦可生食,煮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氣;又燒敷疳匿;亦療小兒赤白痢,可取汁一合,和蜜服之甚良。⑤《貴州草藥》:驅(qū)風(fēng),鎮(zhèn)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擦患處。

    【選方】①止小便利:雞腸草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調(diào)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食醫(yī)心鏡》)②治氣淋,小腹脹,滿悶:石韋(去毛)一兩,雞腸草一兩。上件藥,搗碎,煎取一盞半,去滓,食前分為三服。(《圣惠方》)③治熱腫:雞腸草敷。(《補缺肘后方》)④治漆瘡瘙癢:雞腸草搗涂之。(《肘后方》)⑤治手腳麻木:地胡椒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⑥治胸肋骨痛:地胡椒一兩。煎水服。(《貴州草藥》)⑦治反花惡瘡:雞腸草研汁拂之。或為末,豬脂調(diào)搽。(《醫(yī)林正宗》)⑧治風(fēng)熱牙痛,浮腫發(fā)歇,元臟氣虛,小兒疳蝕:雞腸草、旱蓮草、細辛等分。為末,每日擦三次。(《普濟方》祛痛散)

更多中藥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遙中醫(yī)院四磨湯出自宋代嚴用和之《劑生方》,方精藥專,由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四藥組成,具有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之功,主治正氣不虛,肝氣橫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氣逆喘息,胸膈不適,煩悶不食之證。觀當(dāng)今之世人,多精神壓力大,或見情緒失調(diào)......
  • 潘樹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傷寒論》曰:“滿而不痛者,此為痞?!逼撮]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適之感。《景岳全書·痞滿》:“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薄?.....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要長期服用,膏方的包裝儲存直接影響膏方的療效。如果膏方貯存不當(dāng),服膏時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間保質(zhì)而充分發(fā)揮藥力以達到調(diào)補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關(guān)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讓其充分冷卻,才可加......
  • 劉剛 北京大學(xué)人民醫(yī)院2011年10月21日《中國中醫(yī)藥報》載“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一文,筆者認為,從養(yǎng)生學(xué)角度,強調(diào)扶正氣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從《內(nèi)經(jīng)》原意來看,“正氣存內(nèi)”僅是“邪不可干”的基礎(chǔ)之一。我們應(yīng)當(dāng)以《內(nèi)經(jīng)》天人合一的思想為......
  • 孫亞威 江蘇省新沂市中醫(yī)院滿某,女,22歲,送貨員。9月12日初診。主訴:左側(cè)面部肌肉板滯麻木不適,說話時自覺下唇變厚5天。患者曾于7歲時得過面癱治愈。5天前送貨下鄉(xiāng),夜歸著涼,晨起刷牙漱口發(fā)覺口角漏水,遂來我科要求針灸治療。查:左額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