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1月16日“第三屆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暨第十四屆亞太呼吸治療學會聯(lián)合會議”隆重召開。大會宣布:經(jīng)過積極努力,醫(yī)學界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發(fā)病機制研究和治療取得了系列成果,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前景日趨光明。
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白春學教授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難以逆轉(zhuǎn)的病變過程,以往被認為在診斷和治療上很難有所作為,缺乏緩解病情和減少肺部功能損傷的有效措施。如今,在諸多科學家的努力下,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礎研究不斷深入,一些新藥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效果。初步研究提示,有效戒煙、應用新的抗炎藥物和修復肺損傷等防治方法,對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主要發(fā)病原因包括吸煙、大氣污染、感染、過敏因素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導致肺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進展到一定程度即產(chǎn)生低氧血癥,隨后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和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全世界約有5億到6億,我國的患者約4000萬人。白春學教授指出:年齡大于40歲、有長期吸煙史、暴露在污染的工作環(huán)境中、有咳痰喘癥狀的人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人群,必須進行積極預防。
約1300名中外學者參加研討會,包括鐘南山院士為首的我國呼吸病學專家、世界衛(wèi)生組織相關負責人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1月16日“第三屆上海國際呼吸病研討會暨第十四屆亞太呼吸治療學會聯(lián)合會議”隆重召開。大會宣布:經(jīng)過積極努力,醫(yī)學界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發(fā)病機制研究和治療取得了系列成果,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前景日趨光明。
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白春學教授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個難以逆轉(zhuǎn)的病變過程,以往被認為在診斷和治療上很難有所作為,缺乏緩解病情和減少肺部功能損傷的有效措施。如今,在諸多科學家的努力下,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礎研究不斷深入,一些新藥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效果。初步研究提示,有效戒煙、應用新的抗炎藥物和修復肺損傷等防治方法,對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主要發(fā)病原因包括吸煙、大氣污染、感染、過敏因素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導致肺功能障礙、肺動脈高壓,進展到一定程度即產(chǎn)生低氧血癥,隨后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和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全世界約有5億到6億,我國的患者約4000萬人。白春學教授指出:年齡大于40歲、有長期吸煙史、暴露在污染的工作環(huán)境中、有咳痰喘癥狀的人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人群,必須進行積極預防。
約1300名中外學者參加研討會,包括鐘南山院士為首的我國呼吸病學專家、世界衛(wèi)生組織相關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