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ti
  • 注音:ㄊㄧ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KRHM
  • 五筆98:KRHW
  • 五行:
  • Unicode:U+55C1
  • 四角號碼:62017
  • 倉頡輸入法:RHY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嗁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嗁字筆順
    豎折橫撇撇豎橫折撇橫折撇折
  • 嗁字的組詞
    鵑嗁 泣嗁
  • 基本解釋

    tí ? ㄊㄧˊ ◎ 同“啼”。

  • 漢語字典

    [①][tí]亦作“渧3”?!疤?”的古字。同“啼1”。(1)號呼。(2)啼哭。(3)鳥獸叫鳴。

    音韻參考

    [廣 韻]:杜奚切,上平12齊,tí,蟹開四平齊定[唐 音]:*dhei[國 語]:tí[粵 語]:ta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嗁;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201第22【唐韻】【正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說文】號也。【前漢·五行志】豕人立而嗁?!踞釢h·梁冀傳】作愁眉嗁妝?! 緩V韻】同啼??!炯崱炕蜃?渧諦?!∮滞ㄗ髦p?!厩皾h·嚴(yán)助傳】孤子謕號?!∮秩~田離切?!疚何涞邸た嗪小繕淠竞问捤?,北風(fēng)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嗁。 【集韻】通作啼。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