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i
  • 注音:ㄐㄧ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AVCQ
  • 五筆98:AVAQ
  • 五行:
  • Unicode:U+8507
  • 四角號碼:44712
  • 倉頡輸入法:TAI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蔇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蔇字筆順
    橫豎豎折橫橫折捺橫折撇折
  • 基本解釋

    jì ? ㄐㄧˋ ◎ 草多的樣子。 ◎ 至,來:“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況不禮焉?”

  • 漢語字典

    [①][jì][《廣韻》居豙切,去未,見。]同“暨1”。及,至。[②][xì][《集韻》許既切,去未,曉。]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莊棗市東。

    音韻參考

    [上古音]:物部見母,ki?t[廣 韻]:居豙切,去8未,jì,止開三去微見[平水韻]:去聲四寘·去聲五未[粵 語]:ge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蔇;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53第23【唐韻】居毅切,音旣?!菊f文】草多貌?!∮帧卷崟烤拗燎校翡??!绢惼恐烈??!咀髠鳌る[六年】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帧炯崱吭S旣切,音咥。地名?!敬呵铩でf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