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tuó
  • 拼音:tuo
  • 注音:ㄊㄨㄛˊ
  • 部首筆畫:12
  • 總筆畫:2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KKLN
  • 五筆98:KKLN
  • 五行:
  • Unicode:U+9F0D
  • 四角號碼:66716
  • 倉頡輸入法:XRRW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430
提交資料
  • 鼉字拼音(帶聲調(diào))
    tuó
  • 鼉字筆順
    豎折橫豎折橫豎折橫豎橫橫豎折橫豎折橫橫折
  • 鼉字的組詞
    白鼉 江鼉 蛟鼉 鯨濤鼉浪 鯨波鼉浪 靈鼉 蠻鼉 鳴鼉 鼉作 鼉吟 鼉仙 鼉聲 鼉鳴鼈應 鼉鳴鱉應 鼉鳴 鼉龍 鼉梁 鼉窟 鼉磯 鼉吼 鼉皷 鼉鼓 鼉更 鼉風魚 鼉憤龍愁 鼉參黿史 駝鼉將 黿鼉
  • 與鼉相關的成語
    鼉憤龍愁 鼉鳴鱉應
  • 基本解釋

    (鼉) tuó ? ㄊㄨㄛˊ ◎ 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鼉 tuó? 〈名〉 (1) 揚子鱷 [Yangtze alligator],鈍吻鱷科的一種爬行動物( Alligator sinensis ),產(chǎn)于長江下游,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鼉龍”,俗稱“豬婆龍” (魚鱉黿鼉。)《墨子·公輸》 (2) 如:鼉更(鼉的鳴聲);鼉鼓(鼉皮制成的鼓);鼉風魚(傳說中的鼉類動物)

  • 漢語字典

    [①][tuó][《廣韻》徒河切,平歌,定。]亦作“1”?!包?”的繁體字。亦作“鱓2”。揚子鱷。也稱鼉龍、豬婆龍。爬行動物。體長丈馀。背部與尾部有角質(zhì)鱗甲。穴居于江河岸邊和湖沼底部。其皮可以制鼓。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五歌[粵 語]:to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黽字部】 鼉; 康熙筆畫:25; 頁碼:頁1525第07【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菊f文】水蟲。【陸璣云】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纠m(xù)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聚拧奎凐Q應更,吳越謂之鼉更。又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識雨?!径Y·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亦作鱓。【呂氏春秋】帝顓頊令鱓先爲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又【史記·晉世家】曲沃桓叔子鱓?!舅麟[】鱓音陀?!∮帧炯崱刻聘汕校魤?。又時戰(zhàn)切,音繕。義??同?!∮秩~徒沿切,音田?!抉R融·廣成頌】左挈夔龍,右提蛟鼉。春獻王鮪,夏薦??黿??甲C:〔以其尾鼓其腹,其音鱓。〕 謹照呂氏春秋原文鱓改英。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