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登樓賦
與山巨源絕交書
師說
林紓作品集
誡子篇
送董生邵南序
寒花葬志
小石潭記
徐霞客游記
與袁石浦
王右丞集箋注
作者:
王維撰
正文·序
傳稱詩以道性情,人之性情不一,以是發(fā)于謳吟歌詠之間,亦遂參差其不同,蓋有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唐之詩,傳者幾百家,其善為行樂之詞,與工為愁苦之什相半。雖于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溫柔敦厚之教者,未易數(shù)數(shù)覯也?! ∮邑┽绕痖_元、天寶之間,才華炳煥,籠罩一時;而又天機清妙,與物無競,舉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膠滯其中。故其為詩,真趣洋溢,脫棄凡近,麗而不失之浮,樂而不流于蕩。即有送人遠適之篇,懷古悲歌之作,亦復渾厚大雅,怨尤不露。茍非實有得于古者詩教之旨,焉能至是乎。乃論者以其不能死祿山之難,而遽譏議其詩,以為萎弱而少氣骨:抑思右丞之服藥取痢,與甄濟之陽為歐血,苦節(jié)何殊?而一則竟脫于樊籠,一則不免于維縶者,遇之有幸有不幸也。普施拘禁,凝碧悲歌,君子讀其辭而原其志,深足哀矣。即謂揆之致身之義,尚少一死,至于辭章之得失何與,而亦波及以微辭焉。毋乃過歟?
又古今來推許其詩者,或稱趣味澄復,若清流貫達;或稱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或稱出語妙處,與造物相表里之類:揚詡亦為曲當。若其詩之溫柔敦厚,獨有得于詩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發(fā)明之者。詩注雖有數(shù)家,頗多舛鑿,至于文筆,類皆缺如。鄙心有所未盡,愛是校理舊文,芟柞浮蔓,搜遺補逸,不欲為空謬之談,亦不敢為深文之說,總期無失作者本來之旨而已。獨是能薄材譾,讀書未廣,縱有一隅之見,譬之管窺筐舉,所得幾何。幸而生逢圣世,文教誕敷,炳炳麟麟,典籍于今大備。而博物洽聞之彥,接武于蘭臺麟閣之間,可以折中而問難。行將訪其所未知,訂其所未合,以定斯編之闕失。其或有雌霓謬呼,金根妄易,薪歌延瀨之未詳者,茍有見聞,克以應時改定,是固區(qū)區(qū)之志焉矣。
乾隆元年,歲在丙辰正月望日,仁和趙殿成松谷氏漫題于書圃之目耕堂。
相關(guān)資料
正文·卷之一 古詩十首
正文·卷之二 古詩三十首扶南曲歌詞五首
正文·卷之三 古詩二十三首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正文·卷之四 古詩二十九首
正文·卷之五 古詩三十二首
正文·卷之六 古詩二十六首
正文·卷之七 近體詩三十九首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
正文·卷之八 近體詩三十三首送封太守
正文·卷之九 近體詩三十五首春日上方即事
正文·卷之十 近體詩二十六首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正文·卷之十一 近體詩二十七首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制
正文·卷之十二 近體詩十六首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正文·卷之十三 近體詩七十三首答裴迪
正文·卷之十四 近體詩三十三首田園樂七首
正文·卷之十五 外編四十七首東溪玩月
正文·卷之十六 賦表八首白鸚鵡賦
正文·卷之十七 表九首為薛使君謝婺州刺史表
正文·卷之十八 狀文書記八首奉敕詳?shù)刍数旂R圖狀帝皇龜鏡圖兩卷令簡擇訖進狀
正文·卷之十九 序十首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宴集序
正文·卷之二十 文贊七首贊佛文
正文·卷之二十一 碑二首裴仆射濟州遺愛碑
正文·卷之二十二 碑一首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
正文·卷之二十三 碑二首故右豹韜衛(wèi)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
正文·卷之二十四 碑銘一首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 并序
正文·卷之二十五 碑銘二首能禪師碑 并序
正文·卷之二十六 志銘四首故任城縣尉裴府君墓志銘
正文·卷之二十七 哀辭祭文連珠判十五首宋進馬哀辭 并序
正文·卷之二十八 論畫三首畫學秘訣
正文·附錄一:(錄事、撰文二十篇總)王縉進王右丞集表
正文·附錄二:(詩評五十二則)
正文·附錄三:(畫錄一百十九則)
正文·附錄四:(右丞年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傳稱詩以道性情,人之性情不一,以是發(fā)于謳吟歌詠之間,亦遂參差其不同,蓋有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唐之詩,傳者幾百家,其善為行樂之詞,與工為愁苦之什相半。雖于性情各得所肖,而求其不悖夫溫柔敦厚之教者,未易數(shù)數(shù)覯也?! ∮邑┽绕痖_元、天寶之間,才華炳煥,籠罩一時;而又天機清妙,與物無競,舉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膠滯其中。故其為詩,真趣洋溢,脫棄凡近,麗而不失之浮,樂而不流于蕩。即有送人遠適之篇,懷古悲歌之作,亦復渾厚大雅,怨尤不露。茍非實有得于古者詩教之旨,焉能至是乎。乃論者以其不能死祿山之難,而遽譏議其詩,以為萎弱而少氣骨:抑思右丞之服藥取痢,與甄濟之陽為歐血,苦節(jié)何殊?而一則竟脫于樊籠,一則不免于維縶者,遇之有幸有不幸也。普施拘禁,凝碧悲歌,君子讀其辭而原其志,深足哀矣。即謂揆之致身之義,尚少一死,至于辭章之得失何與,而亦波及以微辭焉。毋乃過歟?
又古今來推許其詩者,或稱趣味澄復,若清流貫達;或稱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或稱出語妙處,與造物相表里之類:揚詡亦為曲當。若其詩之溫柔敦厚,獨有得于詩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發(fā)明之者。詩注雖有數(shù)家,頗多舛鑿,至于文筆,類皆缺如。鄙心有所未盡,愛是校理舊文,芟柞浮蔓,搜遺補逸,不欲為空謬之談,亦不敢為深文之說,總期無失作者本來之旨而已。獨是能薄材譾,讀書未廣,縱有一隅之見,譬之管窺筐舉,所得幾何。幸而生逢圣世,文教誕敷,炳炳麟麟,典籍于今大備。而博物洽聞之彥,接武于蘭臺麟閣之間,可以折中而問難。行將訪其所未知,訂其所未合,以定斯編之闕失。其或有雌霓謬呼,金根妄易,薪歌延瀨之未詳者,茍有見聞,克以應時改定,是固區(qū)區(qū)之志焉矣。
乾隆元年,歲在丙辰正月望日,仁和趙殿成松谷氏漫題于書圃之目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