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大觀茶論 外焙

    作者: 《大觀茶論》趙佶(宋)
    【原文】

    外焙①:世稱外焙之茶,臠小而色駁②,體耗而味淡。方正之焙,昭然則可。近之好事者,[上竹下夾]笥之中,往往半之,蓄外焙之品。蓋外焙之家,久而益工,制之妙,咸取則于壑源,效像規(guī)模摹外為正,殊不知其宵雖等而蔑風(fēng)骨,色澤雖潤而無藏畜,體雖實而縝密乏理,味雖重而澀滯乏香,何所逃乎外焙哉?雖然,有外焙者,有淺焙者。蓋淺焙之茶,去壑源為未遠(yuǎn),制之能工,則色亦瑩白,擊拂有度,則體亦立湯,惟甘重香滑之味,稍遠(yuǎn)于正焙耳。于治外焙,則迎然可辨。其有甚者,又至于采柿葉桴欖之萌,相雜而造。時雖與茶相類,點時隱隱如輕絮,泛然茶面,粟文不生,乃其驗也。桑苧翁曰:“雜以卉莽,飲之成病。”可不細(xì)鑒而熟辨之。

    【注釋】
    ①外焙:不是由官方正式設(shè)置的焙茶處處所,亦即個人私設(shè)的茶葉加工制造處所。

    ②臠小而色駁:臠,本為肉塊?!墩f文》:“切肉,臠也”。這里指茶葉體瘦小.色駁,顏色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