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shuō),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苦,溫,無(wú)毒。除一切下血、血崩、血痢、腸風(fēng)、臟毒,殺諸般疳蟲、蛔蟲、疥蟲、鬼疰、精尿遺泄之 。
二木南北皆有之。椿木皮粗而木赤,其葉香甘可茹。樗木皮細(xì)而木白,其葉臭惡不可食。
利清血腹痛,椿根白皮,醋酒丸豆大,米湯下三十丸。(驗(yàn)方第一。)
下痢赤白,椿木皮為末,每米湯下一錢。(第二。)
臟毒下血,椿皮酒丸服。(第三。)
積年下血,樗白皮,煎、丸俱可。(第四。)
白帶,椿木皮、南滑為末,丸服。又同黑姜為末,黑芍、黑柏諸味,以丸服之。(第五。)
男子白濁。同上。(第六。)
腸風(fēng)純血,樗莢,半生半燒,末服。(第七。)
白帶,椿白皮、白雞冠、白棕子灰共為末,用白糖、沸水沖服之。(第八。)
下痢赤白,樗根白皮兩、茶葉兩、紅白糖各兩、胡桃二個(gè)、大棗七個(gè)去核,水煎。(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