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 菠菜(《履山巉巖本草》)

    【基原】為藜科植物菠菜的帶根全草。

    【異名】赤根菜、波斯菜。

    【性味歸經(jīng)】甘,涼。入腸、胃經(jīng)。

    【功效】清熱除煩,解渴,通便。

    【應用】

    1.消渴引飲:菠菜根、雞內金等分,為末,米湯飲服,日三次。(《經(jīng)驗方》)

    2.夜盲:鮮菠菜250g,豬肝200g,煮熟淡食。(《食物與治病》)

    3.小便不通、腸胃積熱、胸膈煩悶、便秘:鮮菠菜煮湯淡食。(《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體虛便溏者不宜多食。腎炎和腎結石患者不宜食用。

    【現(xiàn)代研究】

    菠菜所含的酶,對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起良好作用。菠菜所含的鐵和鈣

    也比較多,但人體吸收率并不高。

    【按語】

    古書記載,菠菜由頗陵國傳入,故名。菠菜根可治糖尿病。

    【參考文獻】

    1.《食療本草》:“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

    2.《本草綱目》:“甘冷、滑、無毒。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根尤良?!?/p>

    3.《本草求真》:“菠菜,書皆言能利腸胃。益因滑則通竅,菠菜質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關塞之人,宜用之?!?/p>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