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xué)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xué)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xué)術(shù)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
〔?!炒蟮謩谡邉右?,動非一種,有內(nèi)外血氣之異焉。若勞乎氣,則無力與精神者,法宜微舉之。若勞乎血與筋骨者,以四物之類補之。若勞在脾內(nèi),為中州,調(diào)中可已。此為有形病也。但見外證,則謂之復(fù)病。非為勞也,如再感風(fēng)寒是已。
□
〔《本》〕記有人患傷寒得汗,數(shù)日,忽身熱自汗,脈弦數(shù),心不得寧,真勞復(fù)也。予診之曰∶勞心之所致。神之所舍,未復(fù)其初,而又勞傷其神,榮衛(wèi)失度,當補其子,益其脾,解其勞,庶幾得愈。授以補脾湯,佐以小柴胡湯解之。或者難曰∶虛則補其母,今補其子何也?予曰∶子不知虛勞之異乎?《難經(jīng)》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此虛當補母,人所共知也。《千金》曰∶心勞甚者,補脾氣以益之,脾王則感之于心矣。此勞則當補子,人所未聞也。蓋母生我者也,子繼我而助我者也。方治其虛,則補其生我者,與《錦囊》所謂本骸得氣,遺體受蔭同義。方治其勞,則補其助我者,與荀子言未有子富而父貧同義。此治虛與勞所以異也。
補脾湯治傷寒得汗瘥后,脾胃傷冷物,胸膈不快,尋常血氣不和。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橘皮(去白皮) 青皮(去白皮) 干姜(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數(shù)沸,熱服。入鹽點亦得。
□
〔?!持蝿趶?fù),麥門冬湯。氣欲絕者,用之有效,能起死回生。
麥門冬(一兩) 甘草(二兩炙) 粳米(十合)
上麥門冬去心,為細末,水二盞,煎粳米令熟,去米,約湯一小盞半,入藥五錢匕,棗二枚,去核,新竹葉一十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能服者,綿滴口中。又治小兒不能灌藥者,宜用此綿滴法。此方不用石膏,以其三焦無火熱也,兼自欲死之人陽氣將絕者,故不用石膏。若加人參,大妙。
□
〔《外》〕大病后不足,病虛勞,補虛。取七歲以下、五歲以上黃牛乳一升,水四升,煎至一升。如人饑,稍稍飲,不得多,期十日服不住,佳。
□
〔《肘》〕治篤病新起早勞,食飲多,致勞復(fù),欲死。燒鱉甲,服方寸匕。
□
〔《活》〕雄鼠屎湯治勞復(fù)。
梔子(十四個) 雄鼠屎(二七枚,兩頭尖者是) 枳殼(三枚,炒)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蔥白二寸,香豉三十粒,同煎一盞,分二服。勿令病患知鼠屎。
七味蔥白湯治傷寒或因起動勞復(fù),或因吃食稍多,皆成此候。若復(fù)甚者,一如傷寒。初有此證,宜服此方。
蔥白(連須) 干葛 新豉(半合) 生姜(切,一合) 麥門冬(去心) 熟地(三錢)
流水四升,以杓揚之。
上七味,用清水煎三分減二,去渣,分二服,漸漸服之取汗。
上傷寒勞復(fù),莫若仍用丹溪以參、 、歸、術(shù),加發(fā)散之劑汗之為的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