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丁奚)
□
〔潔〕腹脹虛實 凡久病吐瀉之后,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后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yǎng)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塌氣丸
胡椒(一兩) 蝎尾(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無時。(一方有木香一錢。)
〔《本》〕調(diào)中丸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干姜 橘紅 白術(shù)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潔〕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脹而喘急悶亂,更有痰有熱,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宜服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詳認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餅子方見癖。解毒丸方見喉痹。大黃丸方見傷寒。)
〔云〕小兒熱結(jié)于內(nèi),腹脹壯熱,大便赤黃,躁悶煩亂者,宜瀉青丸。
〔錢〕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實者悶亂喘滿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餅子。(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故可下,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餅子方見癖。)不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即目胞腮腫,四肢黃色,治之用塌氣丸漸消之,未愈,漸加丸數(shù),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溫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故雖腹脹而不喘,可以溫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若氣虛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nèi)弱,每生虛氣,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則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氣上行于四肢,而目腫若水狀。腎氣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當用塌氣丸,病愈后面未紅者,虛衰未復(fù)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氣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zhàn)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則必有失,當以意漸收之,即順也。(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腫,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芤殉隽?,謂虛氣已出為喘,為目腮腫,須用塌氣丸漸消之。)
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jié)糞,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能食者,可下之。
蓋脾初虛而后有積,所治宜先補脾,然后下之,后又補脾,即愈也。不可補肺,恐生虛喘。
〔丹〕阿魏丸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兩) 黃連(炒,半兩) 花堿(研如粉,三錢) 山楂肉(一兩)連翹(一兩半)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兩)
上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阿魏丸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上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兩) 石堿(三錢) 半夏(一兩)
上為末,阿魏半兩,醋浸糊丸,白湯下。
小兒疳病,或腹大。
胡黃連(二錢,去果積) 阿魏(一兩半,去肉積) 神曲(二兩,去食積) 黃連(二錢,去熱積)麝香(四粒,通竅)
上為末,每服十二粒,白術(shù)湯下。
〔無〕肥兒丸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
黃連 神曲(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個,不見火) 使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治如前證。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使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無辜、哺露三候,大體相似,輕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 陳皮 三棱(炒) 蓬術(shù)(炒) 砂仁(各半兩) 丁香 木香(各一分)香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招氖城?,米飲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殼,加五靈脂、白蔻、使君子、蘆薈、蝦蟆、川芎。
〔世〕治小兒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雞子破頂,入蜘蛛一枚于內(nèi),以濕紙糊竅,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雞子,累效。必數(shù)枚方愈。
〔垣〕中滿分消丸
黃連 枳實 濃樸(各五錢) 干姜 姜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術(shù)(各一分)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濃樸(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錢)姜黃(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丹〕腹脹。
蘿卜子 蘇梗 干葛 陳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
如食減,加白術(shù)煎服。
〔垣〕升陽滋血湯二月間,一小兒未滿百日,病腹脹,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和血補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曲(三分) 濃樸 當歸(各一錢) 桃仁(十個) 升麻(三分)
上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前服。
麻黃升麻湯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枝(一分)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濃樸 曲末 羌活(各一分) 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 白術(shù) 青皮(各五分) 升麻根 蒼術(shù) 澤瀉 豬苓 陳皮(各一分) 黃連(五分)黃柏(一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熱服。
〔丹〕寄子年五歲,痘后肚急。
白術(shù)(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屑 川芎 白芷 蘇梗 甘草(炙。各三分)
上 咀,水煎服。
〔田〕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羸瘦黃??删钠?二穴七壯,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黃膽灸三壯。
〔《甲》〕小兒腹?jié)M,不能食飲,懸鐘主之。
丁奚即脹,治見脹門丹溪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丁奚)
□
〔潔〕腹脹虛實 凡久病吐瀉之后,虛則其脈微細。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黃,目胞腮虛腫,手足冷,先服塌氣丸,后服異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湯、益黃散之類,用諸溫藥養(yǎng)真氣。(異功散、和中丸方見吐瀉,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
塌氣丸
胡椒(一兩) 蝎尾(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無時。(一方有木香一錢。)
□
〔《本》〕調(diào)中丸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干姜 橘紅 白術(shù)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
〔潔〕實則脈洪實,不因吐瀉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脹而喘急悶亂,更有痰有熱,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宜服白餅子、大黃丸、解毒丸下之。兼須詳認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餅子方見癖。解毒丸方見喉痹。大黃丸方見傷寒。)
□
〔云〕小兒熱結(jié)于內(nèi),腹脹壯熱,大便赤黃,躁悶煩亂者,宜瀉青丸。
□
〔錢〕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實者悶亂喘滿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餅子。(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故可下,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餅子方見癖。)不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即目胞腮腫,四肢黃色,治之用塌氣丸漸消之,未愈,漸加丸數(shù),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溫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故雖腹脹而不喘,可以溫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若氣虛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nèi)弱,每生虛氣,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則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勿誤也。胃久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氣上行于四肢,而目腫若水狀。腎氣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當用塌氣丸,病愈后面未紅者,虛衰未復(fù)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氣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zhàn)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則必有失,當以意漸收之,即順也。(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腫,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芤殉隽?,謂虛氣已出為喘,為目腮腫,須用塌氣丸漸消之。)
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jié)糞,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能食者,可下之。
蓋脾初虛而后有積,所治宜先補脾,然后下之,后又補脾,即愈也。不可補肺,恐生虛喘。
□
〔丹〕阿魏丸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兩) 黃連(炒,半兩) 花堿(研如粉,三錢) 山楂肉(一兩)連翹(一兩半) 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兩)
上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阿魏丸
阿魏(一兩) 黃連(酒煮,六兩)
上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湯浸,蒸餅丸。如元氣不足,加人參。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兩) 石堿(三錢) 半夏(一兩)
上為末,阿魏半兩,醋浸糊丸,白湯下。
小兒疳病,或腹大。
胡黃連(二錢,去果積) 阿魏(一兩半,去肉積) 神曲(二兩,去食積) 黃連(二錢,去熱積)麝香(四粒,通竅)
上為末,每服十二粒,白術(shù)湯下。
□
〔無〕肥兒丸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
黃連 神曲(各一兩) 麥芽(炒,半兩) 木香(二錢) 檳榔(三個,不見火) 使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加減,熟水吞下。
六神丸治如前證。
丁香 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錢) 訶子(煨,去核,半兩) 使君子 蘆薈(研。各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無辜、哺露三候,大體相似,輕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 陳皮 三棱(炒) 蓬術(shù)(炒) 砂仁(各半兩) 丁香 木香(各一分)香附(一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招氖城?,米飲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殼,加五靈脂、白蔻、使君子、蘆薈、蝦蟆、川芎。
□
〔世〕治小兒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雞子破頂,入蜘蛛一枚于內(nèi),以濕紙糊竅,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雞子,累效。必數(shù)枚方愈。
□
〔垣〕中滿分消丸
黃連 枳實 濃樸(各五錢) 干姜 姜黃 豬苓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分) 陳皮 白術(shù)(各一分)半夏(四分) 黃芩(一兩二錢)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消痞丸快利之劑。
黃連(半兩) 枳實 黃芩 甘草 人參(各三錢) 濃樸(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錢)姜黃(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
〔丹〕腹脹。
蘿卜子 蘇梗 干葛 陳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
如食減,加白術(shù)煎服。
□
〔垣〕升陽滋血湯二月間,一小兒未滿百日,病腹脹,不大便,二日便瘦弱,遍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和血補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曲(三分) 濃樸 當歸(各一錢) 桃仁(十個) 升麻(三分)
上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前服。
麻黃升麻湯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麻黃(二分) 桂枝(一分) 杏仁 吳茱萸 草豆蔻 濃樸 曲末 羌活(各一分) 柴胡根(五分)白茯苓(一分) 白術(shù) 青皮(各五分) 升麻根 蒼術(shù) 澤瀉 豬苓 陳皮(各一分) 黃連(五分)黃柏(一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渣,食前熱服。
□
〔丹〕寄子年五歲,痘后肚急。
白術(shù)(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屑 川芎 白芷 蘇梗 甘草(炙。各三分)
上 咀,水煎服。
□
〔田〕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羸瘦黃??删钠?二穴七壯,在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黃膽灸三壯。
□
〔《甲》〕小兒腹?jié)M,不能食飲,懸鐘主之。
丁奚即脹,治見脹門丹溪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