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碥》 發(fā)熱

    作者: 何夢瑤

    連翹(四兩) 大黃(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兩) 梔子(炒黑) 黃芩(酒炒) 薄荷(各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水煎服。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柴胡 半夏 人參 知母(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桑白皮(炒黃)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炒,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粳米百粒煎,食后服。

    黃連(一兩,去須) 為極細(xì)末,每服一字至半錢、一錢,臨臥溫水調(diào)下。

    生地黃 木通 竹葉 甘草稍(各等分) 水煎。

    黃連(姜汁炒,六兩) 吳茱萸(鹽水炮,一兩) 上為末,粥丸,每服五十丸。

    防風(fēng)(四兩) 藿香(七錢) 山梔(炒黑、一兩) 石膏(五錢) 甘草(二兩) 上末,微炒香,蜜、酒調(diào)服。

    升麻 葛根 白芍藥 柴胡根(各一兩) 炙甘草 防風(fēng)(各五錢) 上 咀,每服三四錢,水二大盞,入連須蔥白三寸煎,去滓,稍熱服。

    黃連 黃芩 大黃 各等分,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熟水下。一方用腦、麝為衣,丸如豆大,夜間噙化一、二丸。

    人參 紫蘇 前胡 半夏(姜制) 干葛 茯苓(各七錢半) 陳皮 枳殼(麩炒) 木香 甘草(各二錢) 桔梗(二錢) 每服五錢,加姜、棗煎。

    (即白虎湯加人參三兩。)

    (即白虎湯加蒼術(shù)。)

    人參 桔梗(各一兩) 秦艽 鱉甲(去裙,酥炙) 茯苓(各二兩) 知母(二錢半) 半夏(湯洗) 桑白皮(各一兩半) 紫菀 柴胡(各二兩半) 黃 (三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柴胡 升麻 葛根 獨(dú)活 羌活(各半兩) 防風(fēng)(二錢半) 甘草(生二錢,炙二錢) 人參白芍藥(各半兩)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忌冷物冰水月余。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