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早在《荀子·非相》中,就有“堯舜參眸子”之說,《史記·項羽本紀》又有“項羽亦重瞳子”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有關瞳孔異常的最早記錄。《淮南子》“目中有疵,不害于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于息,不可鑿也?!闭f明漢代對五官科疾病,已進行手術治療,并對其適應癥有明確的規(guī)定。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雖未專論眼病,但在敘述全身病癥時也涉及到一些眼部癥狀,如眼部腫脹、目色異常,目外形的改變和目眩目瞑等多種自覺癥狀。其中《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將“目赤如鳩眼”、“目四毗黑”等眼部病變與咽喉、二陰的潰瘍和全身癥狀聯(lián)系起來,命名為狐惑病,與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眼、口、生殖器綜合證”(又名白塞氏綜合證)很相類似,書中提出的清熱、解毒、除濕的法則,至今在治療該病時仍有效。
《傷寒論》少陰篇中論及多種咽痛,按陰虛、客熱、痰火郁結、風寒兼痰濕阻絡等不同情況辨證,列有多種方藥,其中桔梗湯是治療咽喉痛的祖方,其辨證方法,對后世啟迪頗大。《金匱要略》最先記載“婦人咽中如有灸腐”一癥,即后世所稱梅核氣,其所用半夏厚樸湯一直沿用至今。該書用皂莢末吹入鼻內及用薤汁滴鼻以搶救危重病人的方法,是吹鼻法、滴鼻法治療疾病的最早記載。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早在《荀子·非相》中,就有“堯舜參眸子”之說,《史記·項羽本紀》又有“項羽亦重瞳子”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有關瞳孔異常的最早記錄。《淮南子》“目中有疵,不害于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于息,不可鑿也?!闭f明漢代對五官科疾病,已進行手術治療,并對其適應癥有明確的規(guī)定。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雖未專論眼病,但在敘述全身病癥時也涉及到一些眼部癥狀,如眼部腫脹、目色異常,目外形的改變和目眩目瞑等多種自覺癥狀。其中《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將“目赤如鳩眼”、“目四毗黑”等眼部病變與咽喉、二陰的潰瘍和全身癥狀聯(lián)系起來,命名為狐惑病,與現(xiàn)代醫(yī)學所稱之“眼、口、生殖器綜合證”(又名白塞氏綜合證)很相類似,書中提出的清熱、解毒、除濕的法則,至今在治療該病時仍有效。
《傷寒論》少陰篇中論及多種咽痛,按陰虛、客熱、痰火郁結、風寒兼痰濕阻絡等不同情況辨證,列有多種方藥,其中桔梗湯是治療咽喉痛的祖方,其辨證方法,對后世啟迪頗大。《金匱要略》最先記載“婦人咽中如有灸腐”一癥,即后世所稱梅核氣,其所用半夏厚樸湯一直沿用至今。該書用皂莢末吹入鼻內及用薤汁滴鼻以搶救危重病人的方法,是吹鼻法、滴鼻法治療疾病的最早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