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仲景傷寒補亡論》 病可溫十三條

    作者: 郭雍

    雍曰.仲景本論門自三陰三陽.至發(fā)汗吐下以后證而終.自病可溫以下.本論原無門目.其論說皆仲景之言.其見于三陽三陰諸門者.王叔和重出于脈經(jīng)以備倉猝尋按.今根據(jù)脈經(jīng)所撰錄諸后.

    仲景曰.大法.冬宜服熱藥及灸.

    又師曰.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溫藥.四逆湯.雍曰.凡溫藥.皆用四逆湯.厥脈細者.宜當歸四逆湯.凡脈微欲絕.及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內(nèi)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

    又曰.下利腹脹滿.身體痛.先溫其里.宜四逆湯.

    又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又曰.少陰?。淙孙嬍橙肟趧t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又曰.少陰?。}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又曰.下利.欲食者.就當溫之.

    又曰.下利.脈遲緊.為痛未欲止.當溫之.得冷者.滿而便腸垢.

    又曰.下利.其脈浮大.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宜當歸四逆湯.

    又曰.少陰?。吕}浮澀者.必嘔.汗出必數(shù).更衣反少.當溫之.

    又曰.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里.宜溫之以四逆湯.龐氏以凡病發(fā)熱頭疼.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者.脈浮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汗出熱不去.內(nèi)拘急.支節(jié)疼.四逆者.下利.厥逆惡寒者.下利.腹痛脹滿.身疼痛.脈浮者.凡五證.先用四逆湯溫其里.得利止.乃可隨證用藥攻表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