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卿子傷寒論》 通脈四逆湯方第九十八

    作者: 張卿子

    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后加減法。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

    蔥味辛。以通陽氣。

    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

    芍藥之酸。通寒。利腹中痛。為氣不通也。

    嘔者。加生姜二兩。

    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

    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

    咽中如結。加桔梗則能散之。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亡血也。加人參以補之。經(jīng)曰。脈微而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脈病皆與方相應者。乃可服之。

    王宇泰云。方與四逆湯同。但此倍干姜耳。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蛐”悴焕??;蚋怪型础;蛐估轮卣摺K哪嫔⒅髦?。

    四逆者。四肢不溫也。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傳到太陰。手足自溫。至少陰。

    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溫也。及至厥陰。則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傳陰之熱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 《醫(yī)學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總結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趙術堂
  • 作者:
    未知
  • 《醫(yī)學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合抒發(fā)己見。

    作者:
    虞傳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