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酸水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酸水草拼音注音Suān Shuí Cǎo別名

    抱莖眼子菜、穿葉眼子菜

    來源

    眼子菜科酸水草Potamogeton perfoliatus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東北、西北、華北、西南。

    性味

    淡,涼。

    功能主治

    滲濕解表。主治濕疹,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鮮草2兩,配方用。外用水煎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酸水草拼音注音Suān Shuí Cǎo別名

    眼子菜(《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出處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

    為眼子菜科植物抱莖眼子菜全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淡水湖盆和較少流動的河溝。分布遼寧、吉林、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抱莖眼子菜,又名:穿葉眼子菜。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橫行。莖軟弱,多分枝,直徑約2~3毫米,節(jié)間長約1~3厘米。葉全部沉水,質(zhì)較薄,圓形、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抱莖,具7~15條脈,其中3~5條明顯突出;托葉透明膜質(zhì),長5~20毫米,后破裂為纖維狀并脫落??偦üI谌~腋,穗狀花序長1.5~2.5厘米。果實倒卵形,長約2.5~3毫米,直徑2~2.3毫米,背部具3條不顯著的脊,頂端具短喙。

    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租蛋白6.62~13.54,粗脂肪0.63~1.27。無氮抽出物45.45~59.15,粗纖維13.75~15.85,Ca2.1~11.0,P0.53~0.62%;胡蘿卜素113毫克/公斤(干重);新鮮植物含水分80~87%。又含類胡蘿卜色素,其中有葉黃素、蝴蝶梅黃素、新黃質(zhì)等。

    性味

    淡,涼。

    功能主治

    滲濕解表。

    復(fù)方

    治濕疹,皮膚瘙癢:鮮眼子菜二兩,蒼術(shù)三錢,苦參三錢。黃柏二錢,地膚子三錢。水煎服;或鮮眼子菜(干草用三分之一)、黃柏適量。水煎外洗。(性味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圓葉豆瓣草、坐鎮(zhèn)草來源蕁麻科矮莖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 Hook. et Arn.,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遼寧、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性味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止痛。主治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莖朱砂根拼音注音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別名血黨、矮八爪金龍、九管血、開喉箭來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矮莖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根入藥。秋冬采挖,洗凈曬干。性味苦、澀,......
  • 拼音注音ǎi Cù Lì別名黃果矮茶藨。英文名swamp Currant出處始載于《拉漢種子植物名稱》。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ibes humile Jancz.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陀陀別名金絲矮陀陀、白花矮陀陀來源楝科地黃連屬植物滇黔地黃連Munronia henryi Harms,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或鮮用。性味辛、微苦,涼。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止痛,解熱截瘧。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艾葉拼音注音ài Yè別名艾、艾蒿、家艾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