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亦有脾虛而痰飲作者。有五飲。
宣寸脈實當吐。痰在上,瀉亦不去,吐中有發(fā)散之意。桔梗、參蘆、瓜蒂、藜蘆、牙茶選用。
消導食積∶瑞竹堂化痰丸、錢氏白餅子。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熱痰∶青黛、黃連、滾痰丸,二陳加芩連。濕痰∶小胃丹、神佑丸,輕者二陳湯。寒痰∶姜桂丸、溫中丸、五套丸。風痰∶青州白丸子、玉壺丸、天南星丸。驚痰∶辰砂化痰丸、保生錠子。
發(fā)散風寒外感,金沸草散、三拗湯。因郁,參蘇飲。
下祛痰丸。有痰實似邪祟狂證,滌痰丸、大利膈丸、蠲飲枳實丸。有懸飲內(nèi)痛,十棗湯,或三因控涎丹。
理氣四七湯、蘇子降氣湯。
滋陰半夏止能泄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腎氣丸以主之。海粉,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jié)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藥。
鎮(zhèn)墜痰飲 升降陰陽靈砂丹、黑錫丹、來復丹。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亦有脾虛而痰飲作者。有五飲。
宣寸脈實當吐。痰在上,瀉亦不去,吐中有發(fā)散之意。桔梗、參蘆、瓜蒂、藜蘆、牙茶選用。
消導食積∶瑞竹堂化痰丸、錢氏白餅子。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熱痰∶青黛、黃連、滾痰丸,二陳加芩連。濕痰∶小胃丹、神佑丸,輕者二陳湯。寒痰∶姜桂丸、溫中丸、五套丸。風痰∶青州白丸子、玉壺丸、天南星丸。驚痰∶辰砂化痰丸、保生錠子。
發(fā)散風寒外感,金沸草散、三拗湯。因郁,參蘇飲。
下祛痰丸。有痰實似邪祟狂證,滌痰丸、大利膈丸、蠲飲枳實丸。有懸飲內(nèi)痛,十棗湯,或三因控涎丹。
理氣四七湯、蘇子降氣湯。
滋陰半夏止能泄痰之標,不能治痰之本,腎氣丸以主之。海粉,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jié)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子,不可入煎藥。
鎮(zhèn)墜痰飲 升降陰陽靈砂丹、黑錫丹、來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