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精神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勞拉西泮 Lorazepam

    【概述】

    本藥為短至中效苯二氮 類鎮(zhèn)靜催眠藥,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同部位的抑制,隨著用量的加大,臨床表現(xiàn)可自輕度的鎮(zhèn)靜到催眠甚至昏迷。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作用、抗驚厥作用、骨骼肌松弛作用。

    本藥口服后1~6小時、肌肉注射1~1.5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半衰期為10~20小時;血漿蛋白結合率高達85%;由肝臟代謝,經(jīng)腎臟由尿液排泄。

    【適應證】

    (1)焦慮狀態(tài)。

    (2)失眠癥。

    (3)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

    (4)癌癥化療時止吐(限注射劑):有強的止吐作用,可與小劑量奮乃靜合用。

    (5)緊張性頭痛。

    (6)麻醉前及內鏡檢查前的輔助用藥。

    【應用原則】

    (1)大劑量連續(xù)使用不應超過2周。

    (2)靜脈注射速度不超過2 mg/min。深部肌肉注射用于經(jīng)口內窺鏡檢查前輔助用藥,同時應進行局部麻醉以減少咽部反射性活動。

    (3)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4)吸煙者的使用劑量較不吸煙者要大。

    【使用方法】

    口服:抗焦慮,1次1~2 mg,1日2~3次。用于催眠,睡前服1~2 mg。

    肌肉注射: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按體重0.05 mg/kg,總量不超過4 mg。

    靜脈注射:用于癌癥化療止吐:在化療前30分鐘注射1~2 mg,與小劑量奮乃靜合用效果更佳,必要時重復給藥。靜脈注射速度不超過2 mg/min。

    【慎用及禁忌】

    慎用:

    (1)急性酒精中毒者。

    (2)有藥物濫用或成癮史者。

    (3)癲癇患者。

    (4)肝腎功能損害者。

    (5)ADHD患者。

    (6)低蛋白血癥患者。

    (7)嚴重精神抑郁者。

    (8)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9)重癥肌無力患者。

    (10)老年患者。

    (11)同時使用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者,包括吩噻嗪類、巴比妥類、麻醉性鎮(zhèn)痛藥、抗抑郁藥等。

    禁用:

    (1)對本藥過敏者。

    (2)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未治療的開角型青光眼。

    (3)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

    (4)嚴重呼吸功能不全者。

    (5)妊娠早期孕婦、小于6個月的兒童。

    【不良反應】

    (1)常見震顫、眩暈、虛弱、步態(tài)不穩(wěn)。

    (2)少見定向障礙、胃腸道癥狀、頭痛和睡眠紊亂。

    (3)兒童超量會出現(xiàn)幻視或幻聽。

    (4)靜脈注射可導致靜脈炎或靜脈血栓形成。

    (5)長期用藥后突然停藥偶可發(fā)生驚厥。

    【注意事項】

    (1)服藥后24小時內不宜駕車和操縱機器。

    (2)與鎮(zhèn)痛藥合用,可使血藥濃度升高和過度嗜睡。

    (3)在麻醉前給藥可減少麻醉劑的劑量。

    (4)可增強洛沙平、氯氮平的鎮(zhèn)靜作用,出現(xiàn)流涎和共濟失調較多。

    (5)與避孕藥合用可降低其療效。

    (6)與乙胺嘧啶合用可能導致肝臟毒性。

更多中醫(yī)書籍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黃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