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匱翼》 陽虛失血

    作者: 尤怡

    陽虛失血者,脾胃氣虛,不能固護陰氣也?!度数S直指》云∶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劑。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榮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耳。外證必有虛冷之狀。其血色必黯黑而不鮮,法當溫中,使血自歸經(jīng)絡??捎美碇袦娱鞠?,或甘草干姜湯,其效甚著。曹氏云∶吐血須煎干姜甘草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若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三因》云∶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也。

    按∶經(jīng)云∶榮氣出于中焦,是以脾胃為統(tǒng)血之司,而甘溫氣味,有固血之用也。世醫(yī)畏其能動血,雖遇當用而不敢用者多矣。厥疾不瘳,誰之過歟。或有仿《千金》例于伏龍肝、甘草、干姜、白術(shù)之中,加阿膠之潤,黃芩之苦,以折炎上之勢,而復既脫之陰,亦《內(nèi)經(jīng)》甚者從之之意也。

    理中湯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干姜(炮,各三兩)

    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湯

    甘草(炙,四兩) 干姜(炮,二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黑神散(《和劑》)

    黑豆(炒,半升,去皮) 干熟地(酒浸) 當歸(去蘆,酒制)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子小便半盞,不拘時煎服。

    凡吐血脈微、身涼惡風者,須于地黃、芍藥中加肉桂一錢,虛冷人多有此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