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查古籍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扶正指采用如益氣、養(yǎng)血、滋陰、助陽等種種有助于扶持、補益正氣的治療方法;祛邪指采用如發(fā)表、攻下、滲濕、利水、消導、化瘀等種種有助于祛除、消滅病邪的治療方法。
疾病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正氣與邪氣相爭的過程,邪勝于正則病進,正勝于則病退。治療上扶持正氣有助于抗御、祛除病邪,而祛除病邪有助于保存正氣和正氣的恢復。因此,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旨在改變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轉(zhuǎn)化。在一般情況下,扶正適用于正虛邪不盛的病證,而祛邪適用于邪實而正虛不甚的病證。
扶正祛邪同時并舉,適用于正虛邪實的病證,但具體應用時,也應分清以正虛為主,還是以邪實為主,以正虛較急重者,應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以邪實較急重者,則以祛邪為主,兼顧扶正。若正虛邪實以正虛為主,正氣過于虛弱不耐攻伐,倘兼以祛邪反而更傷其正,則應先扶正后祛邪:若邪實而不甚虛,或雖邪實正虛,倘兼以扶正反會助邪,則應先祛邪后扶正??傊?,應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