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難經(jīng)集注》 卷之五

    作者: 王九思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jīng)金。陽經(jīng)火。陰合水。陽合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庾之柔也。

    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丁曰。經(jīng)言剛柔者。謂陰井木。陽井金。庚金為剛。乙木為柔。陰滎火。陽滎水。壬水為剛。丁火為柔。陰俞土。

    陽俞木。甲木為剛。己土為柔。陰經(jīng)金。陽經(jīng)火。丙火為剛。辛金為柔。陰合水。陽合土。戊土為剛。癸水為柔。

    楊曰。五臟皆為陰。陰井為木。滎為火。俞為土。經(jīng)為金。合為水。六腑為陽。陽井為金。滎為水。俞為木。經(jīng)為火。合為土。以陰井木配陽井金。是陰陽夫婦之義。故云乙為庚之柔。庚為乙之剛。余并如此也。虞曰。所克者為妻。

    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故井滎亦名。夫婦剛柔相因而成也。

    六十五難曰。經(jīng)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楊曰。奈何猶如何也。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入為合也。

    丁曰。人之陽氣。隨四時而出入。故春氣在井。夏在滎。秋在經(jīng)。冬在合。其所取氣穴。皆隨四時而刺之也。

    楊曰。春夏主生養(yǎng)。故陽氣在外。秋冬主收藏。故陽氣在內。人亦法之。

    六十六難曰。經(jīng)言肺之原。出于太淵。

    丁曰。在右手掌后。魚際下。是脈之大會。故云肺之原。出于太淵。楊曰。穴在掌后是也。虞曰。針經(jīng)言。五臟有俞無原。原與俞共一穴所出。難經(jīng)又言。五臟有原所出。乃亦針經(jīng)中俞穴也。兩義皆通也。

    心之原。出于大陵。

    丁曰。在掌后兩筋間陷中。此是心包絡之原也。虞曰。在掌后兩骨間。

    肝之原。出于太沖。

    虞曰。在足大指本節(jié)后二寸是。又曰。足大指本節(jié)后二寸或一寸半是也。

    脾之原出于太白。

    丁曰。在足內側核骨下。

    腎之原。出于太溪。

    丁曰。在足內踝后跟骨間是也。

    少陰之原。出于兌骨。

    丁曰。神門穴是也。此是真心之脈也。楊曰。此皆五臟俞也。所以五臟皆以俞為原。少陰真心脈也。亦有原在掌后兌骨端陷者中。一名神門。一名中都。前云心之原出于大陵者。是心胞絡脈也。凡云心病者。皆在心包絡脈矣。真心不病。故無俞。今有原者。外經(jīng)之病。不治五內也。

    膽之原出于丘墟。

    丁曰。在足外踝下微前是也。楊曰。足內踝后微前也。

    胃之原。出于沖陽。

    丁曰。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是也。

    三焦之原。出于陽池。

    丁曰。在手小指次指本節(jié)后陷中是也。楊曰。手表腕上也。

    膀胱之原。出于京骨。

    丁楊曰。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

    大腸之原出于合谷。

    丁曰。在大指次指間虎口內。楊曰。手大指岐骨間。

    小腸之原出于腕骨。

    丁曰。在小指腕骨內。楊曰。在手腕陷中。指腕者。誤也。虞曰。以上十二經(jīng)。皆配之五行。其五行行勝之年。于王前先瀉其原。不足之年。先補其原。即此原也。

    十二經(jīng)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jīng)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jīng)歷于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楊曰。齊下腎間動氣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腑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養(yǎng)子息。合和陰陽之門戶也。在齊下三寸。方圓四寸。附著脊脈兩腎之根。其中央黃。左青。右白。上赤。

    下黑。三寸法三才。四寸法四時。五色法五行。兩腎之間。名曰大海。一名溺水。中有神龜。呼吸元氣流行。則為風雨。

    通氣四肢。無所不至也。腎者、分為日月之精。虛無之氣。人之根本也。齊者、人之命也。分為一名太中極。一名太。

    一名昆侖。一名持樞。一名五城。五城有真人。即五帝也。五城之外有八使者。即八卦神也。八使者。并太一為九卿。

    八卦之外有十二樓。樓有十二子也。并三焦神為二十七大夫。又并四肢神為八十一元士。齊中央名太一君之侯王。王天大將軍。特進侯。主人身中萬二千神也。郊在頭上腦戶中。廟在項后頂上。社在脾左端。稷在大腸窮。風伯在八門。八門在齊旁。雨師在小腸窮。四瀆云氣在昆侖。弱水在胞中。所以備言此者。欲明腎為人生之本焉。故知丹田者。性命之本也。道士思神。比邱坐禪。皆行心氣于臍下者。良為此也。故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三焦合氣于腎故也。虞曰。在天則三元五運相因而成。在人則三焦五臟相因而成也。素問曰。其氣三。其生五。此之謂也。啟玄子曰。人之所存。秉五行之運用。征其本始。從三氣以生成。此則天地之原氣也。故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也。丁曰。三焦者、是十二經(jīng)根本。是生氣之原也。為臣使之官。宣行榮衛(wèi)。所以在陽經(jīng)輒有其原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