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假荊芥

    拼音注音Jiǎ Jīnɡ Jiè別名

    土荊芥(《西藏常用中草藥》),假蘇、山藿香(《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

    出處

    《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假荊芥全草。7~9月割取全草,陰干。

    生境分布

    生田野草叢。分布西北、西南和湖北、山東、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白色短柔毛。莖直立,方形,綠色,側(cè)枝生于葉腋。葉對生,卵狀披針形,長1~4.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粗圓鋸齒;葉柄長0.3~3.5厘米。圓錐花序頂生;萼管狀,5齒裂;花小,白色略帶粉紅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廣展;雄蕊4;子房4裂。小堅果棕黃色。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由假荊芥內(nèi)酯、異假荊芥內(nèi)酯、二氫假荊芥內(nèi)酯、異二氫假荊芥內(nèi)酯、5,9-去氫假荊芥內(nèi)酯、假荊芥酸、假荊芥酐和石竹烯、丁香油酚等組成。另含胡蘿卜素等。

    藥理作用

    因含揮發(fā)油,故可作芳香劑或驅(qū)風(fēng)劑,咀嚼其葉,可治牙痛。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祛風(fēng)發(fā)汗,解熱,透疹,止血。治傷風(fēng)感冒,頭痛,發(fā)熱怕冷,咽喉腫痛,結(jié)膜炎,麻疹不透。炒炭后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②《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散瘀消腫,止血止痛。治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脆骨風(fēng)別名碎骨風(fēng)、吊鐘花、雞白柴、茶條樹、羊脆骨、青皮木來源鐵青樹科脆骨風(fēng)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地。性味甘、淡、微澀,平。功能主治散瘀,消......
  • 拼音注音Chòu Lěnɡ Shān別名臭松來源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葉、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a Ledeb.bar.nephrolepis T......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威靈別名大葉兔耳風(fēng)、威靈仙[云南]來源菊科風(fēng)毛菊屬植物棉毛風(fēng)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洗凈切碎曬干。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潤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