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螻蛄蝦

    拼音注音Lóu Gū Xiā別名

    螻蛄蝦

    英文名mole cricket出處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螻蛄蝦科動物大螻蛄蝦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pogebia major(de Haan).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退潮時,用鐵鏟于海灘上挖掘,或用毛筆伸入其穴中鉤捕。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穴居于淺海及海灣低潮線附近的泥沙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渤海、黃海沿岸。

    原形態(tài)

    大螻蛄蝦,體長約100mm以下,小型只有20-30mm。頭胸甲側(cè)扁,額角呈寬而短的三角型,其背面隆起部分具有顆粒狀空起,突起的周圍密生短剛毛,頸溝在頭胸甲中部,在頭胸甲前側(cè)緣有1刺。氖步足均生有密毛,第1步足呈亞螯狀,雄性較大,其掌節(jié)背腹兩緣均有小齒,腕節(jié)背緣有1列小刺,第2步足不呈螯狀,第3、第4步足較瘦長,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狀。腹部扁平,雄體沒有第1腹肢,雌體的第1腹肢為單肢、細小,第6腹節(jié)及尾節(jié)均稍向腹面彎曲。體呈土黃色而帶淺棕藍色,腹面白色,卵黃色。

    化學成分

    1. 肝含蝦青素(astaxanthin)及螻蛄素、d-胡蘿卜素(d-carotene)、雞油菌黃質(zhì)、玉米黃質(zhì)、隱黃素。

    2. 卵含5-羥色胺(serotonin)、5-羥色胺脫羧酶(5-hydroxytryptophandecarboxylase)。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味甘;微咸;性溫

    功能主治

    通乳。主產(chǎn)婦乳少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熟或炒熟,適量。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通經(jīng)下乳功能。主治婦女產(chǎn)后乳汁不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
  • 《中國藥典》:補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
  •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山豆根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紐子果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
  • 別名老熊花來源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頭炎,瘡癤,骨折,腳癬。用法用量2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治療腳癬用酒精浸泡涂......
  •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子木姜子、剝皮楓、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sea coreana Lévl.var. s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