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麻葉蕁麻

    別名

    火麻草、螫麻子、哈拉海、蝎子草、恰克卡克歐提[維名]

    來源

    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焮麻Urtica cannabina L.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干。

    性味

    苦、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涼血,定痙。用于高血壓病。外用治蕁麻疹初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毒蛇咬傷,小兒驚風(fēng)。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備注

    (1)割蕁麻時,手順著螫毛方向抓,可免觸螫。若觸螫,用鮮灰菜挫擦;或涂碳酸氫鈉水可解。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Jīnɡ Yè出處《峨嵋藥植》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的莖葉。7~10月采。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苦,寒?!肮δ苤髦微佟抖脶宜幹病罚骸胺勰┲吸S水瘡。煎水服,治蟲牙、火牙?!阿凇端拇ǔS弥胁菟帯罚骸扒鍩峤舛?。......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或叢林中......
  • 《中藥大辭典》: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溝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0.5~1.5米,莖直立,灰黃色,具棱;刺......
  •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半邊旗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