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尿桶弓

    《中藥大辭典》:尿桶弓拼音注音Niào Tǒnɡ Gōnɡ別名

    水腫木、火湯木、山木香(《廣西藥植名錄》),羊角、黑漢豆、三角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殼葉圍涎樹枝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分布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福建、臺(tái)灣、浙江等地。

    原形態(tài)

    亮葉圍涎樹,又名:亮葉猴耳環(huán)。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幼枝、葉柄、花序均被褐色短茸毛。2回羽狀復(fù)葉,羽片2~4個(gè);在葉柄近基部、在葉軸上每對(duì)羽片之間及在小葉軸上每對(duì)小葉之間各有腺體1個(gè);小葉4~10,互生,近于不等四邊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7~10.5厘米,闊1.2~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無柄;苞片倒卵形或卵形,急尖或漸尖;萼鐘狀,有短齒牙;花冠白色,長7.5毫米,裂片5,矩匙形,急尖;雄蕊約全長的1/3處合生,子房無柄,無毛。莢果帶形,彎曲為圓圈,種子間狹窄,無毛,闊2~3厘米。種子黑色,長約12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的葉、樹皮含多種生物堿,其中對(duì)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某些特異部位(可能是皮層下中樞)有作用,可延長巴比妥的催眠時(shí)間,對(duì)抗印防己毒素性、煙堿性驚厥;在大量注射時(shí),其中所含的生物堿又可引起動(dòng)物的驚厥;呼吸抑制是中毒致死的原因。它直接抑制末梢血管,因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對(duì)心肌、平滑肌及橫紋肌亦有抑制作用。在離體豚鼠回腸標(biāo)本上,能拮抗乙酰膽堿及組織胺的作用。低濃度增進(jìn)組織的氧攝取,高濃度則抑制之,并能升高兔血糖。

    性味

    《陸川本草》:"寒涼。"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葉:涼血,消炎生肌。治燙傷,潰瘍。"

    ②《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治風(fēng)濕痛,跌打,火燙傷。"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油調(diào)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尿桶弓拼音注音Niào Tǒnɡ Gōnɡ別名

    雷公柴、水腫木、火湯木、山木香、亞婆樹、金耳環(huán)、落地金錢。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hinese Apea earring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亮葉猴環(huán)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中、灌叢中、山坡、路旁和河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亮葉猴耳環(huán) 喬木,高達(dá)10m。小枝無刺,各部被銹色柔毛;小枝近圓柱形,具不明顯的條棱。二回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羽片2-4個(gè);葉柄近基部有1凸出腺體;在葉軸上每對(duì)羽片之間有1腺體;小葉4-10,互生,斜卵形、不等四邊形或披針形,長1.7-10.5cm,寬1.2-4cm,先端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苞片倒卵形或卵形,漸尖或急尖,被柔毛;花瓣白色,長約5mm,中部以下合生,無柄,萼和花瓣外面密被銹色柔毛;雄蕊多數(shù),近基部合生;子房有短柄,無毛。莢果條形,旋卷呈環(huán)狀,外緣呈波形。種子黑色。種柄絲狀,種皮皺縮?;ㄆ?-6月,果期7-12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小枝近圓柱形,具不甚明顯的縱棱,表面密被銹色柔毛,折斷面木部占大部分。二回羽狀復(fù)葉,羽片2-4;葉柄下部和軸上每對(duì)羽片間有凸起的腺點(diǎn);小葉皺縮,6-10個(gè),展平后呈近不等四邊形或斜卵形,長1.7-10.5cm,寬1.4-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Pithecellobium saman的葉、樹皮含多種生物堿,其中Pithecellobine對(duì)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某些特異部位(可能是皮層下中樞)有作用,可延長巴比妥的催眠時(shí)間,對(duì)抗印防己毒素性、煙堿性驚厥;在大量注射時(shí),其中所含的生物堿又可引起動(dòng)物的驚厥;呼吸抑制是中毒致死的原因。它直接抑制末梢血管,因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對(duì)心肌、平滑肌及橫紋肌亦有抑制作用。在離體豚鼠回腸標(biāo)本上,能拮抗乙酰膽堿及組織胺的作用。低濃度增進(jìn)組織的氧攝取,高濃度則抑制之,并能升高兔血糖。

    歸經(jīng)

    心;肝;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微苦;辛;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消腫;涼血解毒;收斂生肌。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燙火傷;潰瘍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油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葉:涼血,消炎生肌。治燙傷,潰瘍。

    2.《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治風(fēng)濕痛,跌打,火燙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cè)》)。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阿凇稄V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jiǎng)e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jì)總錄》),構(gòu)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樹皮的韌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gòu)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莖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gòu)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fēng)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②《綱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fù)方治暴赤眼痛,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綱目》:“苦,溫,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瘡疥,風(fēng)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