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季海棠

    拼音注音Sì Jì Hǎi Tánɡ別名

    蜆肉海棠。

    來源

    藥材基源: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多為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原產(chǎn)巴西。

    資源分布:我; 務(wù)地有栽救國。

    原形態(tài)

    直立肉質(zhì)草本,高15-45cm。根呈纖維狀。全株無毛,基部多分枝,綠色或淡紅色。單葉互生;葉柄著生于葉片基部;葉稍肉質(zhì),卵形或?qū)捖研危L5-8cm,寬3.5-7.5cm,先端圓鈍,基部稍心形略偏斜,邊緣有鋸齒和睫毛,兩面光亮,綠色;主脈通常微紅。花淡紅或帶白色,數(shù)朵集生在腋生的總花梗上,花單性,雌雄同花,雄花較大,徑約1-2cm,花被片4,內(nèi)面2片較?。淮苹ㄉ孕?,花被片5。蒴果綠以,并有紅色的3翅,其中一翅稍大?;ㄆ谌?。

    化學(xué)成分

    干葉含草酸(ox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蘋果酸(malic acid)等[1]。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瘡癤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大攆藥、地胡椒、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臺灣、云南。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
  • 別名野薔薇來源薔薇科白殘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藥。生境分布華東。性味苦、澀,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主治暑熱胸悶,口渴,嘔......
  • 《中藥大辭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別名金瘡小草(《本草拾遺》),雪里青、土犀角(《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盤、破血丹(《植物名實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蒙名]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性味苦、酸,涼。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