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雪人參

    《中藥大辭典》:小雪人參拼音注音Xiǎo Xuě Rén Shēn別名

    白土子(《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

    為豆科植物山豆花。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叢林間。我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原形態(tài)

    山豆花,又名:白胡枝子、小葉帶毛烏梢。

    小灌木,高60~100厘米。小枝密被棕黃色絨毛。復(fù)葉互生;小葉3枚,長(zhǎng)橢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2~4.5匣米,寬1~2.2厘米,先端圓,有小針刺,兩面貼生絨毛,下面尤密,總狀花序腋生,花軸密被棕色絨毛;花梗極短;小苞片線形或卵圓狀線形;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狀鉆形,密被絨毛;花冠白色,旗瓣與龍骨瓣等長(zhǎng)或稍長(zhǎng);無(wú)瓣花腋生,無(wú)花梗,成簇聚的頭狀花序。莢果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密被絨毛?;ㄆ?~9月。果期9~10月。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①《貴州民間藥物》:"滋補(bǔ)。治虛癆、虛腫。"

    ②《貴州草藥》:"健脾補(bǔ)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兩;或燉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小雪人參拼音注音Xiǎo Xuě Rén Shēn別名

    山豆花根、小毛香、山花生、山油麻、公油麻、白土子、毛胡枝子、白荻、絨毛胡枝子。

    英文名Root of Woolly Lespedeza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山豆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spedeza tomentosa(Thunb.)Sieb.[Hedysarum tomentosum Thunb.]

    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山豆花 灌木,高60-90cm,或更高達(dá)2m。植株全部被白色柔毛。三出復(fù)葉,互生;托葉線形,有毛;頂生小葉較大,葉片長(zhǎng)圓形或卵狀長(zhǎng)圓形,長(zhǎng)3-6cm,寬1.5-2.5cm,側(cè)生小葉較小,長(zhǎng)1-3cm,寬1-2.2cm,先端圓形,有知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被棕色柔毛??偁罨ㄐ蛞干芗?,花梗無(wú)關(guān)節(jié);無(wú)瓣花腋生,呈頭狀花序;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花萼淺杯狀,萼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尖,密被柔毛;花冠蝶形,淡黃色,旗瓣橢圓形,長(zhǎng)約1cm,翼瓣和龍骨瓣近等長(zhǎng);雄釔10,二體;子房有絹毛,長(zhǎng)條形,花柱細(xì),柱頭頭狀。莢果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密被絨毛。種子1顆?;ㄆ?-9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地上部分含異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O-neohesperid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山柰酚-3-O-刺槐二糖甙(kaempferol-3-O-robinobioside),山柰酚-3-O-鼠李糖基-(1→2)-半乳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yl-(1→2)-galactoside],山柰酚-3-O-鼠李糖甙-(1→6)-半乳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yl-(1→6)-半乳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yl-(1→6)-galactoside],異鼠李素-3-O-去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胡枝子素(lespedezaflavanone)E。還含有三葉豆甙(trifolin)。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L(fēng)espedezacapitata的提取物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甘;微淡;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補(bǔ)虛;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虛勞;血虛頭暈;水腫;腹水;痢疾;經(jīng)閉;痛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滋補(bǔ)。

    2.《貴州草藥》:健脾補(bǔ)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ān Fú Ténɡ別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楊柳子棵、防己藤、黃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黃根藤、金百腳、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處蝙蝠藤始見(jiàn)于《綱目拾遺》,云:“此藤附生巖壁、喬木及入墻茨側(cè),葉類(lèi)蒲蕩而小,多歧,勁厚青滑,絕似蝙蝠形,......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補(bǔ)血草拼音注音Bǔ Xuè Cǎo別名鹽云草、鹽云參、匙葉草、磯松來(lái)源為藍(lán)雪科補(bǔ)血草屬植物二色補(bǔ)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
  • 拼音注音Bǔ Xuè Shǔ別名七葉薯、血參、七爪金龍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七葉薯蕷的塊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切......
  • 《中國(guó)藥典》:補(bǔ)骨脂拼音注音Bǔ Gǔ Zhī別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來(lái)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bǔ)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果序,曬干,搓出果實(shí),......
  •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山豆根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紐子果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