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油渣果根

    拼音注音Yóu Zhā Guǒ Gēn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dgsonia macrocarpa (Bl.)Cog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根,洗凈,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長達20-30m。莖枝粗壯,具縱棱及槽,無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4-8cm,具縱條紋;鄭須2-5歧,光滑;葉片厚革質(zhì),3-5深裂,中裂片淺裂或有時不分裂;長寬均15-24cm,裂片卵狀長圓形,中裂征較大,側裂片較小,上面光綠色,兩面光滑無毛;主脈3-5條,在背部隆起。雌雄異株;雄花總狀花序,花序軸15-30cm;苞片長圓狀披針形,肉質(zhì),花梗粗短,光滑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管狀,淡黃以;花冠輻狀,外面黃色,里面白色,5裂,裂片長約5cm,先端呈流蘇狀,長達15cm;雄蕊3,花絲不明顯,花藥靠合;雌花單生;花梗粗壯,短;子房近球形,具12枚胚株,外面被微毛,花柱長,柱頭3,先端2裂。果實大型,扁球形,徑約20cm,厚10-16cm;淡紅褐色,有12條溝槽,具絨紅,有6顆大型種子(另6顆不育)。種子長圓形,長約7cm,寬達3cm?;ā⒐?-10月。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注意

    《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p>功能主治

    催吐截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水煎,1.5-3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背葉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來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葉入藥。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
  • 《中藥大辭典》:白背葉根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 Gēn別名白膜根、白樸根(《嶺南草藥志》),野桐根(《閩南民間草藥》)。出處《嶺南草藥志》來源為大戟種植物白楸的根。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背葉“條。化學成分含酚類、氨基酸、鞣質(zhì)、糖類。性味......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è別名三條筋、三根筋、香葉、糯葉(《貴州草藥》),湄潭臺烏(《貴州藥植目錄》)。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間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或灌木......
  • 拼音注音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白背小報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hypoleuca Hand.-Mazz.[P.forbesii Franch.subsp.hypoleuc......
  • 拼音注音Bái Bèi Yánɡ出處《廣西植物名錄》來源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春、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分布東北、華北、西北以及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喬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絨毛;冬芽圓錐形,有白色絨毛,或僅邊緣有細柔毛。單葉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