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2、救人原則
(1)先近后遠
先救近處的人。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救。如果舍近求遠,會錯過救人良機。
(2)壯大力量
先救青壯年、容易救的人、醫(yī)護人員、解放軍等,旨在壯大互救力量。
(3)安全第一
始終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防止對被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
3、一般方法
震后救人,要根據變化的環(huán)境與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方法。
(1)準確定位
根據建筑物倒塌特點,判斷被埋壓者的位置。例如,建筑物倒塌以后經常形成一些“安全島”,在這里有時可以找到遇險者;可用人工喊話、敲擊、地震犬、被埋壓者呼叫等方式尋找被埋壓人員;也可請被埋壓著家屬、同事或鄰居提供被埋壓線索;或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如紅外線探測技術、測聲定位技術、光學目視探測定位技術、無線電測向定位技術等尋找;還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被埋壓人員位置。
(2)扒挖技術
當自己的親人被埋壓時,心急如焚盡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扒挖時千萬不能魯莽。例如,1966年3月邢臺地震時,馬蘭一名群眾用三齒挖父時,救人心切,不慎在其父親頭部砍出三個洞,其父當即死亡,親人悲痛欲絕,血的教訓十分深刻。
注意:用工具扒挖時,當接近被埋壓者時不得使用利器;扒挖過程要力求分清支撐物與埋壓物,盡量保護支撐物;扒挖時盡早讓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進入;扒挖時如灰塵過大,可噴水降塵;扒挖過程中可將水、食物、藥品遞給被埋壓者,以延長其生命。
(3)施救技術
先將被埋壓者頭部暴露,清除其口、鼻異物,再使其他部位露出。例如,唐山地震時的一名農家婦女,每救一人,只暴露其頭部,然后再救別人,結果她在不長時間內救活數十人;對于頭部暴露后不能自行脫險者,要在暴露全身以后再抬救出來,不可強拉硬拖。
(4)護理技術
對于在黑暗、窒息、饑渴狀態(tài)下埋壓過久的人,應蒙上眼睛,以避免強光刺激;緩慢呼吸新鮮空氣;緩慢進食進水:避免被救人員情緒上過于激動。
(5)搬運技術
對于重傷員,應送往醫(yī)療點救治;對于骨折、危重傷員,要有相應的護理措施。
三、避震要則
當人們生命面臨著巨大威脅時,強烈的求生欲望將會支配人們作出各種應急反應。至于如何避震,由于情況復雜多變,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一成不變的模式。下列原則可以參照:
1、避震地點
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選擇。但不能一概而論,要在比較中選優(yōu)。
如果居住在不堅固的平房,遇到白天發(fā)生的地震,室內又沒有避震空間,距房門很近,室外開闊且安全,一般選擇室外避震;反之,如果居住在堅固的樓房,恰逢夜晚發(fā)震,室內又有避震空間,人距房門遠,室外不開闊或不安全,則應選擇室內就地躲避。
古人的避震經驗,值得學習借鑒。例如,經歷了1556年陜西華縣8.5級地震的進士秦可大在《地震記》中描述“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其意思是,地震突然發(fā)生時應在室內“伏而待定”,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2、避開人流
因為在各種場合,人流容易亂擠亂擁,可能遭到意外傷害。為防止在人流中摔倒,可以把雙手交叉于胸前,用肩、背頂住外部壓力,隨人流而動;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如果萬一摔倒在地,不要追究責任,要立即爬起來。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2、救人原則
(1)先近后遠
先救近處的人。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救。如果舍近求遠,會錯過救人良機。
(2)壯大力量
先救青壯年、容易救的人、醫(yī)護人員、解放軍等,旨在壯大互救力量。
(3)安全第一
始終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防止對被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
3、一般方法
震后救人,要根據變化的環(huán)境與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方法。
(1)準確定位
根據建筑物倒塌特點,判斷被埋壓者的位置。例如,建筑物倒塌以后經常形成一些“安全島”,在這里有時可以找到遇險者;可用人工喊話、敲擊、地震犬、被埋壓者呼叫等方式尋找被埋壓人員;也可請被埋壓著家屬、同事或鄰居提供被埋壓線索;或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如紅外線探測技術、測聲定位技術、光學目視探測定位技術、無線電測向定位技術等尋找;還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被埋壓人員位置。
(2)扒挖技術
當自己的親人被埋壓時,心急如焚盡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扒挖時千萬不能魯莽。例如,1966年3月邢臺地震時,馬蘭一名群眾用三齒挖父時,救人心切,不慎在其父親頭部砍出三個洞,其父當即死亡,親人悲痛欲絕,血的教訓十分深刻。
注意:用工具扒挖時,當接近被埋壓者時不得使用利器;扒挖過程要力求分清支撐物與埋壓物,盡量保護支撐物;扒挖時盡早讓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進入;扒挖時如灰塵過大,可噴水降塵;扒挖過程中可將水、食物、藥品遞給被埋壓者,以延長其生命。
(3)施救技術
先將被埋壓者頭部暴露,清除其口、鼻異物,再使其他部位露出。例如,唐山地震時的一名農家婦女,每救一人,只暴露其頭部,然后再救別人,結果她在不長時間內救活數十人;對于頭部暴露后不能自行脫險者,要在暴露全身以后再抬救出來,不可強拉硬拖。
(4)護理技術
對于在黑暗、窒息、饑渴狀態(tài)下埋壓過久的人,應蒙上眼睛,以避免強光刺激;緩慢呼吸新鮮空氣;緩慢進食進水:避免被救人員情緒上過于激動。
(5)搬運技術
對于重傷員,應送往醫(yī)療點救治;對于骨折、危重傷員,要有相應的護理措施。
三、避震要則
當人們生命面臨著巨大威脅時,強烈的求生欲望將會支配人們作出各種應急反應。至于如何避震,由于情況復雜多變,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一成不變的模式。下列原則可以參照:
1、避震地點
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選擇。但不能一概而論,要在比較中選優(yōu)。
如果居住在不堅固的平房,遇到白天發(fā)生的地震,室內又沒有避震空間,距房門很近,室外開闊且安全,一般選擇室外避震;反之,如果居住在堅固的樓房,恰逢夜晚發(fā)震,室內又有避震空間,人距房門遠,室外不開闊或不安全,則應選擇室內就地躲避。
古人的避震經驗,值得學習借鑒。例如,經歷了1556年陜西華縣8.5級地震的進士秦可大在《地震記》中描述“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其意思是,地震突然發(fā)生時應在室內“伏而待定”,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2、避開人流
因為在各種場合,人流容易亂擠亂擁,可能遭到意外傷害。為防止在人流中摔倒,可以把雙手交叉于胸前,用肩、背頂住外部壓力,隨人流而動;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如果萬一摔倒在地,不要追究責任,要立即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