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房定亞: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兼任中國老年學會中醫(yī)研究會副主任、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編委、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擅長治療風濕病、心血管病、腎臟病以及疑難雜癥。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陳舊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腫痛消臨床研究、類風濕沖劑、仙草沖劑分別治療類風濕、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研究等。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房定亞教授從醫(yī)40載,臨床經(jīng)驗豐富。他在風濕病的治療中,將清熱解毒法與其他治法糅合在一起,驗之于臨床,療效顯著。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良多。現(xiàn)將其運用清熱解毒法治療風濕病的部分經(jīng)驗介紹如下。
類風濕關節(jié)炎。房定亞認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RA)屬于中醫(yī)學“骨痹”、“頑痹”、“歷節(jié)風”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感受外邪易從熱化;或感受風熱之邪與濕相并,而致風濕熱合邪為患,邪留經(jīng)絡關節(jié),郁化熱毒,侵蝕關節(jié)骨骱,而致關節(jié)紅腫熱痛。日久則耗氣傷陰、痰瘀互結致關節(jié)畸形。早期及發(fā)作期治當宣痹化濕、清熱解毒,方選自擬四妙消痹湯?;痉剑航疸y花30克,當歸20克,玄參20克,生甘草l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菇l0克,鹿銜草15克,白芍30克,青風藤20克,威靈仙15克,萆20克。上肢關節(jié)疼痛為主者加秦艽15克,桑枝20克以宣痹通絡、引藥上行;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主者加川牛膝15克,木瓜15克以舒筋活血、引藥下行;疼痛及晨僵嚴重者加全蝎10克,蜈蚣2條以舒筋通絡、解痙止痛。緩解期則改湯為丸緩圖之。
方中四妙勇安湯(金銀花、當歸、玄參、甘草)本為中醫(yī)治脫疽之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房定亞在此用其加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取其清熱解毒之功;鹿銜草、威靈仙、青風藤、萆祛風化濕、宣痹止痛;白芍破陰結、斂陰柔肝,配甘草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宣痹化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所以用治本病往往效如桴鼓。
晚期患者,耗氣傷陰、痰瘀互結,致肌肉瘦削、關節(jié)畸形、活動受限,又當益氣養(yǎng)陰、化痰行瘀,佐以清熱解毒。以《治痹金鑒》之四神煎(黃芪、石斛、川牛膝、遠志)加金銀花治之。
痛風性關節(jié)炎。房定亞認為,痛風性關節(jié)炎主要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方損,膀胱的氣化功能下降,使?jié)駶崤艦a緩少,加之平素恣食膏粱厚味,使?jié)駸醿?nèi)生,濕熱之邪流注經(jīng)絡、舍于關節(jié),郁化熱毒,壅遏血氣而成。日久則由于熱毒煎熬,結成砂石。并認為尿酸鹽結晶乃痛風石之漸,痛風石乃尿酸鹽結晶之甚。所以無論急性期還是慢性期,利尿排石、清熱解毒皆不可偏廢。以自擬痛風方為基本方:金錢草30克,海金砂20克,萆20克,赤小豆30克,馬齒莧30克,土茯苓20克,稀薟草20克,防己15克,威靈仙20克,車前草12克。加減:間歇期及慢性期以本方改湯為丸,并與濟生腎氣丸同服,以增強化氣行水之功。
方中金錢草、海金砂、車前草取“三金排石湯”之意,意在清熱利尿排石,促進尿酸排瀉,抑制和清除尿酸鹽結晶,從而預防痛風石的形成;馬齒莧、土茯苓、萆、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濕,消炎退腫;稀薟草、防己、威靈仙祛風除濕、宣痹止痛。所以無論急性還是慢性患者皆可用之。
強直性脊柱炎。房定亞認為,強直性脊柱炎(AS)屬于中醫(yī)學“骨痹”、“腎痹”范疇。其病位雖在督脈,如《內(nèi)經(jīng)》指出,“督脈病,脊強反折”,“尻以代踵,脊以代頭”,但發(fā)病的根本原因卻是先天稟賦不足,腎中精氣虧損,不能充養(yǎng)督脈,致督疏骨空,風寒濕熱諸邪乘虛客之。諸邪久郁,化火化毒,阻遏血氣,以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治當攻補兼施,標本同治。遂自擬益腎舒督湯?;痉剑汗芳?0克,桑寄生30克,枸杞子15克,葛根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金銀花30克,土茯苓20克,虎杖15克,青風藤20克,威靈仙15克。加減:急性活動期加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慢性期加蜈蚣2條,烏梢蛇15克以增強舒筋通絡之功。方中狗脊、桑寄生、枸杞子重在補肝腎、強筋骨;葛根、白芍、生甘草酸甘化合,破陰結而緩急;金銀花、土茯苓、虎杖清熱利濕、活血解毒;青風藤、威靈仙祛風除濕、宣痹止痛。諸藥合用,具有益腎舒督、清熱解毒、宣痹止痛之功。隨癥化裁用之,每獲良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房定亞: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兼任中國老年學會中醫(yī)研究會副主任、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編委、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擅長治療風濕病、心血管病、腎臟病以及疑難雜癥。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陳舊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腫痛消臨床研究、類風濕沖劑、仙草沖劑分別治療類風濕、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研究等。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房定亞教授從醫(yī)40載,臨床經(jīng)驗豐富。他在風濕病的治療中,將清熱解毒法與其他治法糅合在一起,驗之于臨床,療效顯著。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良多。現(xiàn)將其運用清熱解毒法治療風濕病的部分經(jīng)驗介紹如下。
類風濕關節(jié)炎。房定亞認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RA)屬于中醫(yī)學“骨痹”、“頑痹”、“歷節(jié)風”等范疇。其主要病機為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感受外邪易從熱化;或感受風熱之邪與濕相并,而致風濕熱合邪為患,邪留經(jīng)絡關節(jié),郁化熱毒,侵蝕關節(jié)骨骱,而致關節(jié)紅腫熱痛。日久則耗氣傷陰、痰瘀互結致關節(jié)畸形。早期及發(fā)作期治當宣痹化濕、清熱解毒,方選自擬四妙消痹湯?;痉剑航疸y花30克,當歸20克,玄參20克,生甘草l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菇l0克,鹿銜草15克,白芍30克,青風藤20克,威靈仙15克,萆20克。上肢關節(jié)疼痛為主者加秦艽15克,桑枝20克以宣痹通絡、引藥上行;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主者加川牛膝15克,木瓜15克以舒筋活血、引藥下行;疼痛及晨僵嚴重者加全蝎10克,蜈蚣2條以舒筋通絡、解痙止痛。緩解期則改湯為丸緩圖之。
方中四妙勇安湯(金銀花、當歸、玄參、甘草)本為中醫(yī)治脫疽之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房定亞在此用其加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取其清熱解毒之功;鹿銜草、威靈仙、青風藤、萆祛風化濕、宣痹止痛;白芍破陰結、斂陰柔肝,配甘草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宣痹化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所以用治本病往往效如桴鼓。
晚期患者,耗氣傷陰、痰瘀互結,致肌肉瘦削、關節(jié)畸形、活動受限,又當益氣養(yǎng)陰、化痰行瘀,佐以清熱解毒。以《治痹金鑒》之四神煎(黃芪、石斛、川牛膝、遠志)加金銀花治之。
痛風性關節(jié)炎。房定亞認為,痛風性關節(jié)炎主要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方損,膀胱的氣化功能下降,使?jié)駶崤艦a緩少,加之平素恣食膏粱厚味,使?jié)駸醿?nèi)生,濕熱之邪流注經(jīng)絡、舍于關節(jié),郁化熱毒,壅遏血氣而成。日久則由于熱毒煎熬,結成砂石。并認為尿酸鹽結晶乃痛風石之漸,痛風石乃尿酸鹽結晶之甚。所以無論急性期還是慢性期,利尿排石、清熱解毒皆不可偏廢。以自擬痛風方為基本方:金錢草30克,海金砂20克,萆20克,赤小豆30克,馬齒莧30克,土茯苓20克,稀薟草20克,防己15克,威靈仙20克,車前草12克。加減:間歇期及慢性期以本方改湯為丸,并與濟生腎氣丸同服,以增強化氣行水之功。
方中金錢草、海金砂、車前草取“三金排石湯”之意,意在清熱利尿排石,促進尿酸排瀉,抑制和清除尿酸鹽結晶,從而預防痛風石的形成;馬齒莧、土茯苓、萆、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濕,消炎退腫;稀薟草、防己、威靈仙祛風除濕、宣痹止痛。所以無論急性還是慢性患者皆可用之。
強直性脊柱炎。房定亞認為,強直性脊柱炎(AS)屬于中醫(yī)學“骨痹”、“腎痹”范疇。其病位雖在督脈,如《內(nèi)經(jīng)》指出,“督脈病,脊強反折”,“尻以代踵,脊以代頭”,但發(fā)病的根本原因卻是先天稟賦不足,腎中精氣虧損,不能充養(yǎng)督脈,致督疏骨空,風寒濕熱諸邪乘虛客之。諸邪久郁,化火化毒,阻遏血氣,以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治當攻補兼施,標本同治。遂自擬益腎舒督湯?;痉剑汗芳?0克,桑寄生30克,枸杞子15克,葛根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金銀花30克,土茯苓20克,虎杖15克,青風藤20克,威靈仙15克。加減:急性活動期加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慢性期加蜈蚣2條,烏梢蛇15克以增強舒筋通絡之功。方中狗脊、桑寄生、枸杞子重在補肝腎、強筋骨;葛根、白芍、生甘草酸甘化合,破陰結而緩急;金銀花、土茯苓、虎杖清熱利濕、活血解毒;青風藤、威靈仙祛風除濕、宣痹止痛。諸藥合用,具有益腎舒督、清熱解毒、宣痹止痛之功。隨癥化裁用之,每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