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俎 zǔ ?ㄗㄨˇ ◎ 古代祭祀時(shí)放祭品的器物:俎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 切肉或切菜時(shí)墊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 姓。
詳細(xì)字義◎ 俎 zǔ? 〈名〉 (1) (指事兼形聲。小篆字形。《說文》“從半肉在且上?!鼻?祭祀所用的禮器。本義:供祭祀或宴會時(shí)用的四腳方形青銅盤或木漆盤,常陳設(shè)牛羊肉) (2) 同本義 [a sacrificial utensil] 為俎孔碩。——《詩·小雅·楚茨》 鳥獸之肉,不登于俎?!蹲髠鳌る[公五年》 祭操俎?!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 俎豆之事?!墩撜Z·衛(wèi)靈公》 庖人雖不治皰,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肚f子·逍遙游》 (3) 又如:俎幾(俎形如幾,故稱。古代祭祀、燕饗時(shí)所用的禮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橫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銅鑄的,大方形,兩端有足 [a chopping block]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①][zǔ][《廣韻》側(cè)呂切,上語,莊。]“柤2”的被通假字。亦作“爼1”。(1)古代祭祀、燕饗時(shí)陳置牲體或其他食物的禮器。(2)切肉用的砧板。(3)姓。明代有俎如蘭,清代有俎可嘗。見《明清進(jìn)士題名碑錄索引》。
[廣 韻]:側(cè)呂切,上8語,zhǔ,遇開三上魚莊[平水韻]:上聲六語·去聲六御[唐 音]:jriu?[國 語]:zǔ[粵 語]:z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