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子部
  •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jīng)》。中國古代重要兵書。唐代宗時河東節(jié)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詳,《集仙傳》道其仕至荊南節(jié)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書10卷。現(xiàn)存《墨海金壺》、平津館影宋抄本等。

      該書內(nèi)容較為豐富。它強調(diào)戰(zhàn)爭勝敗決定于人謀而不靠陰陽鬼神;士兵之勇怯取決于刑賞;戰(zhàn)爭的勝利取決于君主的“仁義”以及國家的富強。在論述將帥用兵時,指出要考慮從政治上制勝敵人,團結(jié)內(nèi)部,預有謀劃,選拔各種人材,要利用地形,創(chuàng)造主動有利的態(tài)勢。對軍儀典禮、各類攻防戰(zhàn)具、駐防行軍等各項準備事宜、戰(zhàn)陣隊形、公文程式和人馬醫(yī)護、物象觀測等,也分別作了具體論述。這些內(nèi)容,基本上是綜合前代兵書典籍及有關著作寫成,且有所闡發(fā),其中存錄了不少有價值的軍事資料。因此,杜佑《通典。兵典》取該書內(nèi)容頗多,亦為后世兵家所重。書中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但風角雜占、奇門遁甲等則有不科學的內(nèi)容。
    作者:
    李筌
  •   《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后“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秾O臏兵法》古稱《齊孫子》,作者為孫臏,傳說他是孫武的后代,在戰(zhàn)國時期生于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谷、鄄城一帶),曾和龐涓一塊兒學習兵法。后來,龐涓輔佐魏惠王,做了將軍,暗中派人請孫臏到了魏國,但見了孫臏又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后來陷害孫臏,給他用了臏刑,即去掉膝蓋骨的殘忍肉刑,所以后來人叫他孫臏?! ≡谟讶说膸椭?,孫臏最后逃離魏國,到了齊國,被齊威王重用,做了齊國將軍田忌的軍師,設奇計大敗魏軍,并射死龐涓。后來,田忌被鄒忌排擠,流亡到楚國,孫臏大概也隨他而去,所以漢人王符說“孫臏修能于楚”。在戰(zhàn)國的兵家中,孫臏是以“貴勢”即講求機變而著稱的,他和吳起都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

      最早明確記載孫臏有兵法的是《史記》,《漢書。藝文志》把它與《吳孫子兵法》并列,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據(jù)考證,《孫臏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為《魏武帝注孫子》提到了“孫臏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朝趙蕤《長短經(jīng)》卷九也提到過“孫臏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著《通典》卷一四九有“孫臏曰:用騎有十利”一段,但從《隋書。經(jīng)籍志》以后就不見記載了。

      1972年2月,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了竹簡本的《孫臏兵法》,這使失傳已久的古書得以重見天日。竹簡本《孫臏兵法》經(jīng)過認真整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于《齊孫子》的十五篇,包括《禽龐涓》、《見威王》、《威王問》和《陳忌問壘》等;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于《齊孫子》的論兵之作。竹簡本篇數(shù)大大少于《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作者:
    孫臏
  • 兵制
    作者:
  •   《尉繚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jīng)七書》之一,為武學科舉必讀的兵學教材。關于該書的真?zhèn)巍⒆髡?、成書年代和書的歸類,歷來爭議頗多,至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后,才充分證明其并非偽書。對于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一說為梁惠王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另一說為秦始皇時期尉繚所著,故成書于戰(zhàn)國晚期。一般認為前一種說法較為可信。

      《尉繚子》最早著錄于《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一般認為,今本《尉繚子》屬于《漢志》雜家類,而不屬于兵形勢家類。

      今存《尉繚子》共5卷24篇,版本主要有銀雀山竹簡本、《群書治要》本、《太平御覽》本、《武經(jīng)七書》本等。本電子版以《續(xù)古逸叢書》影宋《五經(jīng)七書》為底本,對底本上明顯的錯、衍、脫、誤之處,則參照銀雀山竹簡本、《群書治要》、《太平御覽》、《五經(jīng)七書講義》、《五經(jīng)七書匯解》、《五經(jīng)七書直解》等進行校改,底本錯訛用()表示,校正的文字用[]表示。
    作者:
    尉繚
  • 《孫子略解》(即《孫子注》),開創(chuàng)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的戰(zhàn)爭觀,因事設奇、任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強水軍建設的遠見,頗受后世推重。

    ------------------------------------------------------------------

    〈序〉   操聞上古弧矢之利,《論語》:「足兵?!埂渡袝罚骸赴苏粠??!埂兑住吩唬骸?

    師貞,丈人吉?!埂对姟吩唬骸竿鹾账古?,爰征其旅?!裹S帝湯武咸用干戚以濟世也。《

    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故盐湔邷纾盐恼咄?。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 用兵,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吾觀兵書戰(zhàn)策多矣,孫武所著深已。審計重舉,明畫深

    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計篇〉

    〔曹操曰: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計於廟堂也?!?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jīng)之以五,校之以計,以索其情。

    〔曹操曰:謂下五事七計,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曹操曰:謂導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

    生,民弗詭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順逆,兵勝也。

    〔曹操曰:順天行誅,因陰陽四時之制。故《司馬法》曰:『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吾民

    也?!弧?  地者:高下、廣狹、遠近、險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勢不同,因時制利也。論在〈九地〉篇中?!?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曹操曰:將宜五德備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幟、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用

    者,主軍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聞五者,將知其變極,則勝也。索其情者,勝負之情?!?

      曰:主孰賢?將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曹操曰:以七事計之,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計,則退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曹操曰:制由權也,權因事制也?!?  兵者,詭道也。 〔曹操曰: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曹操曰:欲進而治去道,若韓信之襲安邑,陳舟臨晉而渡於夏陽也?!?

      故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

    〔曹操曰:敵治實,須備之也?!?

      強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長也。〕   怒而橈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ū岸溨? ?。ㄘ鴦谥?

    〔曹操曰:以利勞之。〕

     ?。ㄓH而離之)

    〔曹操曰:以間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曹操曰: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此兵家之勝,不可預傳也。

    〔曹操曰:傳,猶泄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也。故料敵在心,察

    機在目也。〕   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

    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曹操曰:以吾道觀之矣?!?

    〈作戰(zhàn)篇〉

    〔曹操曰:欲戰(zhàn)必先算其費,務因糧於敵也。〕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駟馬;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車駕四馬,率三萬軍, 養(yǎng)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yǎng)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

    。養(yǎng)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shù)也。〕   千里而饋糧,

    〔曹操曰:越境千里?!?

      則外內(nèi)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費日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之也?!?

      其用戰(zhàn):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久。

    〔曹操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無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再載;

    〔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便取勝,不復歸國發(fā)兵也。始用糧,後遂因食於敵,

    還兵入國,不復以糧迎之也?!?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曹操曰:兵甲戰(zhàn)具,取用於國中,糧食則因敵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

    〔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於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  財竭則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內(nèi)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運糧盡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

    破費也?!?

      公家之用:破車疲馬,甲胄矢弩,戟楯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車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上艸下忌][上艸下干]一石,當吾二十石

    。

    〔曹操曰:[艸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轉(zhuǎn)輸之法,費二十

    石乃得一石?!?



      故殺敵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敵?!?

      取敵者,貨也。

    〔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車戰(zhàn)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zhàn)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

    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軍為官,卒長一

    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蛟唬貉允棺杂熊?十乘已上與敵戰(zhàn),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余九乘皆賞之,所以率 進勵士也?!?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與吾同也?!?

      車雜而乘之,

    〔曹操曰:不獨任也?!?

      卒共而養(yǎng)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曹操曰:益己之強?!?

      故兵貴速,不貴久。

    〔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將賢則國安也?!?



    〈謀攻篇〉

    〔曹操曰:欲攻敵,必先謀?!?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qū),拒其都邑,絕其內(nèi)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得之,為

    次也?!?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曹操曰:《司馬法》曰:「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埂?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

      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zhàn)而勝,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zhàn)而敵自屈服?!?



      故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將合也?!?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成也。〕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之為下也。〕

      攻城之法:修櫓、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

    〔曹操曰:修,治也。櫓,大楯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

    。具,備也。器械者,機關攻守之總名,飛樓云梯之屬。距闉者,踴土積高而前,以附其

    城也?!?

      將不勝心之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曹操曰:將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緣城而上,如蟻之緣墻,必殺傷士卒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破人之國而非久也,

    〔曹操曰:毀滅人國,不久露師也?!?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曹操曰:不與敵戰(zhàn),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天下,則不頓兵挫銳也?!?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曹操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謂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操所以倍兵圍

    下邳,生擒呂布也?!?

      五則攻之,

    〔曹操曰: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

      倍則分之,

    〔曹操曰: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

      敵則能戰(zhàn)之,

    〔曹操曰:己與敵人眾等,善者猶當設奇伏以勝之?!?

      少則能守之,

    〔曹操曰:高壁堅壘,勿與戰(zhàn)也?!?

      不若則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當大也。〕



      夫?qū)⒄?,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強,

    〔曹操曰:將周密,謀不泄也。〕

      輔隙則國弱。 〔曹操曰:形見於外也。〕

      故君之所以患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

    ,是謂縻軍。

    〔曹操曰:縻,御也?!?

      不知軍中之事,而同軍中之政,則軍士惑矣。

    〔曹操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

      不知三軍之任,而同三軍之權,則軍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也?!?

      軍士既惑既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曹操曰:引,奪也?!?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勝。

      知眾寡之用,勝。

      上下同欲,勝。 〔曹操曰:君臣同欲?!?

      以虞待不虞,勝。

      將能而君不御,勝。

    〔曹操曰:《司馬法》曰:「進退惟時,無曰寡人」?!?  此五者,勝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形篇〉

    〔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孫子曰: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

    〔曹操曰:守,固備也?!?

      可勝在敵。 〔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敵之虛懈也。〕

      故善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

    〔曹操曰:見成形也?!?

      而不可為也。

    〔曹操曰:敵有備故也?!?  不可勝,守;

    〔曹操曰:藏形也?!?  可勝,攻也。

    〔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  守則有余,攻則不足。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余?!?

      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曹操曰:喻其深微?!?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曹操曰:當見未萌?!?

      戰(zhàn)勝,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曹操曰:爭鋒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曹操曰:易見聞也?!?

      所謂善者,勝易勝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

      故善者之戰(zhàn),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故其勝不殆,

      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

    〔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

      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後求勝。

    〔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shù),四曰稱,五曰勝。

    〔曹操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以此五事稱量,知敵之情?!?

      地生度,

    〔曹操曰:因地形勢而度之?!?

      度生量,量生數(shù),

    〔曹操曰:知其遠近廣狹,知其人數(shù)也?!?

      數(shù)生稱, 〔曹操曰:稱量己與敵孰愈也?!?

      稱生勝。

    〔曹操曰:稱量之故,知其勝負所在也?!?

      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如以銖稱鎰。 〔曹操曰:輕不能舉重也?!?

      稱勝者戰(zhàn)民也,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形也。 〔曹操曰:八尺曰仞。決水千仞,其勢疾也?!?



    〈勢篇〉

    〔曹操曰:用兵任勢也。〕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術是也。

    〔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shù)。〕

      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三軍之眾,可使畢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

    〔曹操曰:先出合戰(zhàn)為正,後出為奇?!?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實虛是也。

    〔曹操曰:以至實擊至虛也。〕

      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

      無竭如河海。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

      聲不過五,   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

      色不過五,

      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

      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奇正還相生,如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

      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jié)也。

    〔曹操曰:發(fā)起擊敵也。〕

      故善戰(zhàn)者,其勢險, 〔曹操曰:險,疾也?!?

      其節(jié)短:

    〔曹操曰:短,近也。〕

      勢如[弓廣]弩,節(jié)如發(fā)機。

    〔曹操曰:在度不遠,發(fā)則中也?!?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

    〔曹操曰:亂旌旗以示敵,以金鼓齊之也?!?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曹操曰:車騎轉(zhuǎn)也。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

      治亂,術也;

    〔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數(shù)為之,故不可亂也。〕

      勇怯,勢也;

      強弱,形也。

    〔曹操曰:形勢所宜。〕

      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

    〔曹操曰:見羸形也。〕

      予之,敵必取之。 〔曹操曰:以利誘敵,敵遠離其壘,而以便勢擊其空虛孤特也?!?

      以正動之,以奇待之。

    〔曹操曰:以利動敵也?!?



      故善戰(zhàn)者,求之於勢,弗責於民,故能釋民而任勢。

    〔曹操曰:求之於勢者,專任權也。不責於人者,權變明也?!?  任勢者,其戰(zhàn)民也,如轉(zhuǎn)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曹操曰:任自然勢也?!?

      故善戰(zhàn)者戰(zhàn)民也,如轉(zhuǎn)圓石於千仞之山,勢也。



    〈實虛篇〉

    〔曹操曰:能虛實彼己也。〕

      孫子曰:

      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戰(zhàn)者佚,

    〔曹操曰:力有余也?!?

      後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

      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

    〔曹操曰:誘之以利也?!?

      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

      故敵佚能勞之,

    〔曹操曰:以事煩之。〕

      飽能饑之者, 〔曹操曰:絕其糧道。〕

     ?。ò材軇又?〔曹操曰:攻其所愛,出其必趨,使敵不得不救也?!?

        出於其所必趨也;

      行千里而不畏,行無人之地也。

    〔曹操曰: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 〔曹操曰:情不泄也。〕

      微乎微乎,故能隱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為敵司命。



      進不可迎者,沖其虛也;退不可止者,遠而不可及也。

    〔曹操曰:卒往進攻其虛懈,退又疾也?!?

      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

    〔曹操曰: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也?!?

      我不欲戰(zhàn),畫地而守之, 〔曹操曰:軍不欲煩也。〕

      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詐其所之也。

    〔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敵疑也。〕



      故善將者,形人而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而為一,敵分而為十,是以十擊一也。 我寡而敵眾:能以寡擊眾,則吾所與戰(zhàn)之地不可知,則敵之所備者多;所備者多,則所戰(zhàn)

    者寡矣。

      備前者後寡,備後者前寡;備左者右寡,備右者左寡;無不備者無不寡。寡者,備人

    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曹操曰:形藏敵疑,則分離其眾以備我也?!?



      知戰(zhàn)之日,知戰(zhàn)之地,千里而戰(zhàn); 〔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虛會戰(zhàn)之日。〕

      不知戰(zhàn)之日,不知戰(zhàn)之地,則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

    況遠者數(shù)十里,近者數(shù)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紛然無知也。或曰:吳越,讎國也?!?  故曰:勝,可擅也;敵雖眾,可無斗也。故積之而知動靜之理,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計之而知得失之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

    〔曹操曰:角,量也?!?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則深間弗能窺也,智者弗能謀也。

      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曹操曰:因敵形而立勝?!?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勝萬形?;蛟唬翰粋渲病V苿僬?,人皆知吾所以勝,莫知吾因敵形 而制勝也?!?  故其戰(zhàn)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曹操曰:不重復動而應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勝,避實而擊虛。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 勝。

      兵無成勢,無恒形,能與敵化,之謂神。

    〔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

      五行無恒勝,四時無常立;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常無勢,盈縮隨敵。〕



    〈軍爭篇〉

    〔曹操曰:兩軍爭勝?!?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   合軍聚眾,

    〔曹操曰:聚國人,結(jié)行伍,選部曲,起營陳也?!?  交和而舍,

    〔曹操曰:軍門為和門,左右門為旗門,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兩軍相對為 交和?!?

      莫難於軍爭。 〔曹操曰:從始受命,至於交和,軍爭為難也。〕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曹操曰:示以遠,邇其道里,先敵至也。〕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fā),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遠也。後人發(fā),先人至者,明於度數(shù),先知遠近之計也?!?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曹操曰:善者則以利,不善者則以危?!?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

    〔曹操曰:遲不及也?!?

      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曹操曰:置輜重,則恐捐棄也?!?

      是故,絭甲而趨利,則日夜不處, 〔曹操曰:不得休息?!?

      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上將;勁者先,疲者後,則十一以至。

    〔曹操曰:百里爭利,非也;三將軍皆以為擒?!?

      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法以半至。

    〔曹操曰:蹶,猶挫也?!?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無死敗也。〕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曹操曰:無此三者,亡之道也。〕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

    〔曹操曰:不知敵情者,不能結(jié)交也?!?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曹操曰:高而崇者為山,眾樹所聚者為林,坑塹者為險,一高一下者為阻,水草漸洳者

    為沮,眾水所歸而不流者為澤。不先知軍之所據(jù)及山川之形者,則不能行師也?!?

      不用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變者也。 〔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敵為變也?!?  故其疾如風,

    〔曹操曰:擊空虛也?!?

      其徐如林;

    〔曹操曰:不見利也?!?  侵掠如火,

    〔曹操曰:疾也?!?

      不動如山;

    〔曹操曰:守也?!?

      難知如陰,

      動如雷霆;

      指向分眾,

    〔曹操曰:因敵而制勝也?!?

      廓地分利;

    〔曹操曰:廣地以分敵利也。〕

      懸權而動,

    〔曹操曰:量敵而動也?!?

      先知迂直之道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是故,《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金;視不相見,故為旌旗?!故枪?,晝戰(zhàn)多 旌旗,夜戰(zhàn)多鼓金。

      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已專,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三軍可奪氣,

    〔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將軍可奪心。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潰。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潰,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無邀整整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曹操曰:正正,整齊也;堂堂,大也?!?

      故用兵:高陵勿向,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銳卒勿攻;

      背丘勿迎,佯北勿從,圍師遺闕,

    〔曹操曰:《司馬法》曰:「圍其三面,闕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埂?

      歸師勿遏,此用眾之法也。



    〈九變篇〉

    〔曹操曰:變其正,得其所用有九也?!?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絕地無留,

    〔曹操曰:無久止也?!?

      衢地合交,

    〔曹操曰:結(jié)諸候也。衢地,四通之地?!?

      覆地無舍, 〔曹操曰:無所依也。水毀曰圯?!?

      圍地則謀, 〔曹操曰:發(fā)奇謀也?!?

      死地則戰(zhàn)。 〔曹操曰:殊死戰(zhàn)也?!?

      途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難之地,所不當從;不得已從之,故為變。〕   軍有所不擊,

    〔曹操曰:軍雖可擊,以地險難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則利薄,困窮之兵,必死戰(zhàn)也。 〕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糧饒,不可攻也。操所以置華費而深入徐州,得十四縣也?!?

      地有所不爭,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爭得而失之,則不爭也?!?

      君令有所不行。

    〔曹操曰:茍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知用兵矣。

      將不通於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

    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謂下五事也。九變,一云五變?!?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難行權也?!?

      雜於利,故務可伸;

    〔曹操曰:計敵不能依五地為我害,所務可信也?!?

      雜於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參於利,則亦計於害,雖有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惡也。〕

      役諸侯以業(yè),

    〔曹操曰:業(yè),事也,使其煩勞,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趨諸侯以利。

    〔曹操曰:令自來也?!?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設備也?!?

      故將有五危:

      必死可殺,

    〔曹操曰:勇而無慮,必欲死斗,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虜,

    〔曹操曰:見利畏怯不進也?!?  忿速可侮,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潔廉可辱,

    〔曹操曰:廉潔之人,可污辱致之也。〕

      愛民可煩。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愛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則煩勞也?!?

      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軍篇〉

    〔曹操曰:擇便利而行也?!?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

    〔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

      視生處高, 〔曹操曰:生者,陽也?!?

      戰(zhàn)降無登: 〔曹操曰:無迎高也?!?  此處山之軍也。敵若絕水,必遠水; 〔曹操曰:引敵使渡?!?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擊之,利。

    〔曹操曰:半渡,勢不可并,故可敗?!?

      欲戰(zhàn),無附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視生處高, 〔曹操曰:水上當處其高,前向水、後當依高而處。〕

      無迎水流: 〔曹操曰:恐溉我也。〕

      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交軍斥澤之中,依水草而背眾樹:

    〔曹操曰:不得已與敵會於斥澤之中。〕   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 〔曹操曰:車騎之利也。〕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戰(zhàn)便也。〕

      此處陸上之軍也。凡四軍之利,

      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曹操曰:黃帝始立,四方諸侯亦稱帝,以此四地勝之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yǎng)生處實,

    〔曹操曰:恃滿實也。養(yǎng)生,向水草,可放牧養(yǎng)畜乘。實,猶高也?!?

    〔一曰:恃實滿,向水草放牧也?!?

      是謂必勝,軍無百疾。

      陵丘堤防,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

    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漲也?!?

      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為絕澗,四方高、中央下者為天井,深山所過若蒙籠者為天牢,可

    以羅絕人者為天羅,地形陷者為天陷,澗道迫狹、深數(shù)丈者為天隙?!?

      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遠六害,令敵近背之,則我利敵兇?!?  軍旁有險阻、草莽、葭葦、小林、翳澮,可伏匿者,謹復索之,奸之所處也。

    〔曹操曰:險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葦(蒹葭

    )者,眾草所聚也;林木者,眾木所居也。蘙薈者,可屏蔽之處也。此以上論地形,以下

    相敵情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敵遠而挑戰(zhàn),欲人之進者,其所居者易、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眾樹動者,來也; 〔曹操曰:斬伐樹木,除道也?!?

      眾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結(jié)草為障,欲使我疑也。〕

      鳥起者,伏也; 〔曹操曰:鳥起其上,下有伏兵。〕

      獸駭者,覆也。 〔曹操曰:敵廣陳張翼,來覆我也?!?  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采樵者也;

      少而往來者,營軍者也。辭卑而備益者,進也;

    〔曹操曰:其使來辭卑,使間視之,敵人增備也。〕

      辭強而進驅(qū)者,退也。

    〔曹操曰:詭詐也。〕

      輕車先出居側(cè)者,陣也;

    〔曹操曰:陳兵欲戰(zhàn)也?!?

      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陣兵者,期也;

      半進者,誘也。

      杖而立者,饑也;

      汲役先飲者,渴也;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曹操曰:士卒疲勞也。〕   鳥集者,虛也。   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軍士夜呼,將不勇也?!?  軍擾者,將不重也;

      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軍無懸甀者、不返其舍者,

    窮寇也。   諄諄翕翕,徐言人者,失其眾者也;

    〔曹操曰:諄諄,語貌;翕翕,失志貌?!?  數(shù)賞者,窘也;

      數(shù)罰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 〔曹操曰:先輕敵,後聞其眾,則心惡之也?!?  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曹操曰:備奇伏也?!?  兵非多益,

    〔曹操曰:權力均也。一云:兵非貴益多。〕   無武進,

    〔曹操曰:未見便也?!?

      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

    〔曹操曰:廝養(yǎng)足也。〕

      夫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專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專親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信已洽,若無刑罰,則驕惰難用也。〕

      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

    相得也。



    〈地形篇〉

    〔曹操曰:欲戰(zhàn),審地形以立勝也?!?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zhàn)則利。 〔曹操曰:寧致人,無致於人?!?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曰:敵無備,出而勝之;敵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

    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

    出而擊之,利。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曹操曰:隘,兩山之間通谷也,敵勢不得撓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齊隘口,陳而守之, 以出奇也。敵若先居此地,齊口陳,勿從也。即半隘陳者從之,而與敵共此利也。〕

      險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勿從也,引而去之。

    〔曹操曰:地險隘,尤不可致於人。〕

      遠形曰:勢均,難以挑戰(zhàn),戰(zhàn)而不利。

    〔曹操曰:挑戰(zhàn)者,延敵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災

    ,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也。〕

      卒強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統(tǒng)卒,故弛壞?!?

      吏強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強欲進,卒弱,輒陷敗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zhàn),將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將也。大將怒之,心不壓服,忿而赴敵,不量輕重,則必崩壞?!?

      將弱不嚴,教導不明;吏卒無常,陣兵縱橫,曰亂。 〔曹操曰:為將若此,亂之道也?!?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曹操曰:其勢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勝;

    不知此而用戰(zhàn)者,必敗。故戰(zhàn)道必勝,主曰無戰(zhàn),必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勝,主曰必戰(zhàn),無戰(zhàn)

    可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居死地。   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曹操曰:恩不可專用,罰不可獨任;若驕子之喜怒對目,還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

    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zhàn),勝之半也。

    〔曹操曰:勝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困,舉而不窮。故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戰(zhàn)之地有九?!?



      孫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

    覆地,有圍地,有死地。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諸侯戰(zhàn)其地者,為散。

    〔曹操曰:士卒戀土,道近易散?!?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

    〔曹操曰:士卒皆輕返也?!?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

    〔曹操曰:可以少勝眾、弱擊強。〕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

    〔曹操曰:道正相交錯也?!?

      諸侯之地三屬, 〔曹操曰:我與敵相當,而旁有他國也?!?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

    〔曹操曰:先至得其國助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 〔曹操曰:難返之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覆。

    〔曹操曰:少固也?!?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

      疾則存,不疾則亡者,為死。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則不得,退則有礙?!?  是故,散地則無戰(zhàn),

      輕地則無止,

      爭地則無攻, 〔曹操曰:不當攻,當先至為利也?!?

      交地則無絕,

    〔曹操曰:相及屬也?!?

      衢地則合交,

    〔曹操曰:結(jié)諸侯也?!?

      重地則掠, 〔曹操曰:蓄積糧食也?!?

      覆地則行,

    〔曹操曰:無稽留也?!?  圍地則謀,

    〔曹操曰:發(fā)奇謀也?!?  死地則戰(zhàn)。

    〔曹操曰:殊死戰(zhàn)也?!?

      所謂古善戰(zhàn)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待,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

    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暴之使離,亂之使不齊,動兵而戰(zhàn)?!?  敢問:敵眾以整,將來,待之若何? 〔曹操曰:或人問之?!?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曹操曰:奪其所恃之利。若先據(jù)利地,則我所欲必得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給,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曹操曰:孫子應難以覆陳兵情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yǎng)而勿勞,并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曹操曰:養(yǎng)土氣、并兵力,為不可測度之計?!?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

    〔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士人盡力。

    〔曹操曰:在難地,心并也?!?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

    〔曹操曰:拘,專也。〕   無所往則斗。

    〔曹操曰:人窮則死戰(zhàn)也?!?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計。一本作至死無所災?!?  吾士無余財,非惡貨也;無余死,非惡壽也。 〔曹操曰:皆燒焚財物,非惡貨之多也;棄財致死者,不得已也?!?

      令發(fā)之日,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頤。

    〔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計?!?

      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軍者,譬如衛(wèi)然。衛(wèi)然者,恒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

    中身則首尾俱至。敢問:賊可使若衛(wèi)然乎?曰:可。夫越人與吳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 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馬埋輪,未足恃也;

    〔曹操曰:方馬,縛馬也。埋輪,恃不動也。此言專難不如權巧。故曰:雖方馬埋輪,不 足恃也。〕   齊勇若一,整之道也;   剛?cè)峤缘?,地之理也?〔曹操曰:強弱一勢也?!?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曹操曰:齊一貌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曹操曰:謂清凈幽深平正也?!?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無知; 〔曹操曰:愚,誤也。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易其事,革其謀,使民無識;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帥與之登高,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發(fā)其機。若驅(qū)群羊,驅(qū)而往,驅(qū)而來,

    莫知所之。

    〔曹操曰:一其心也?!?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曹操曰:險,難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曹操曰:人情見利而進,遭害而退。〕



      凡為客: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

    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背固前敵者,死地也。無所往者,窮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輕地,吾將使之僂。

    〔曹操曰:使相交屬?!?

      爭地,吾將使不留。 〔曹操曰:地利在前,當速進其後也?!?

      交地,吾將固其結(jié)。衢地,吾將謹其恃。重地,吾將趨其後。

    〔曹操曰:掠彼也?!常ò矗阂蛔鳌钢氐兀釋⒗^其食」,故曹操有此注。)

      覆地,吾將進其途。 〔曹操曰:疾過也?!?  圍地,吾將塞其闕。

    〔曹操曰:以一其心也。〕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曹操曰:勵士心也?!?



      故諸侯之情,殆則御,

    〔曹操曰:相持御也?!?

      不得已則斗,

    〔曹操曰:勢有不得已也。〕

      過則從。

    〔曹操曰:陷之甚過,則從計也?!?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

    鄉(xiāng)導者,不能得地利。

    〔曹操曰:上已陳此三事,而復云者,力惡不能用兵,故復言也?!?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曹操曰:四五者,謂九地之利害?;蛟唬荷纤奈迨乱??!?

      彼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養(yǎng)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權;伸己之私,威加於敵:

    〔曹操曰:交者,不結(jié)成天下諸侯之權也,絕天下之交,奪天下之權,故威得伸而自私。



      故國可拔也,城可隳也。

    〔曹操曰:言軍法令不豫施懸之,《司馬法》曰:「見敵作誓,瞻功作賞。」   無法之賞,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賞罰,雖用眾,若使一人也?!?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曹操曰:兵尚詐?!?

      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曹操曰:勿使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曰:必殊死戰(zhàn),或在死亡之地,亦有敗者。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埂?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敗為勝。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 〔曹操曰:佯,愚也?;蛟唬罕擞M,設伏而退;彼欲去,開而擊之。〕   并力一向,千里殺將, 〔曹操曰:先示之以閑空虛弱之處,敵則并向而利之,雖千里可擒其將也?!?〔一曰:并兵向敵,雖千里能擒其將也?!?

      此謂巧事。

    〔曹操曰: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謂巧攻成事?!?

      是故,政舉之日,無通其使;

    〔曹操曰:謀定,則閉關梁、絕其符信,勿使通使?!?

      勵於廊上,以誅其事。 〔曹操曰:誅,治也?!?

      敵人開闠,必亟入之,

    〔曹操曰:敵有間隙,當急入之也?!?  先其所愛,

    〔曹操曰:據(jù)便利也?!?

      微與之期,

    〔曹操曰:後人發(fā),先人至?!?  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

    〔曹操曰:行踐規(guī)矩,無常也?!?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曹操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



    〈火攻篇〉 〔曹操曰:以火攻,當擇時日也。〕



      孫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地。

      行火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也?!?

      因必素具。 〔曹操曰:燒具也。〕

      發(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四者,風之起日也。

      火發(fā)於內(nèi),則軍應之於外。

    〔曹操曰:以兵應之也?!?

      火發(fā),其兵靜而勿攻,極其火央,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之。

    〔曹操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火可發(fā)於外,無待於內(nèi),以時發(fā)之?;鸢l(fā)上風,無攻下風。

    〔曹操曰:不便也?!?  晝風久,夜風止。

    〔曹操曰:數(shù)當然也。〕

      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術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

    〔曹操曰:取勝明也。〕

      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曹操曰:水但能絕敵糧道、分敵軍,不可奪敵蓄積?!?



      夫戰(zhàn)勝攻取,不修其政者,兇!命之曰費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復還也?;蛟唬嘿p不以時,但留費也,賞善不踰日也?!?

      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

      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用戰(zhàn);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

      怒可復喜也,慍可復悅也;亡國不可復存也,死者不可復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

    之,此安國之道也。



    〈用間篇〉

    〔曹操曰:戰(zhàn)必先用間,以知敵情也?!?

      孫子曰: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費日千金。外內(nèi)騷動,怠於道路,不

    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曹操曰:古者,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

    。〕

      相守數(shù)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主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 :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

    〔曹操曰:不可以禱祀而求。〕

      不可象於事,

    〔曹操曰:不可以事類求也?!?  不可驗於度, 〔曹操曰:不可以事數(shù)度也?!?

      必取於人知者。 〔曹操曰:因間人也。〕



      故用間有五:有鄉(xiāng)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

    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曹操曰:同時任用五間也?!?

      鄉(xiāng)間者,因其鄉(xiāng)人而用者也。內(nèi)間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者也。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得於敵者也。

      生間者,返報者也。

      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圣不能用間,非仁不能使間。

    非微不能得間之實,非密不能得間之寶。密哉密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fā),聞間事者

    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

    之姓名。

      令吾間必索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曹操曰:舍,居止也?!?

      因是而知之,故鄉(xiāng)間、內(nèi)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

    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必知之,   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殷之興也,伊摯在夏;

    〔曹操曰:伊尹也?!?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曹操曰:呂望也。〕

      唯明主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所恃而動也。
    作者:
    曹操
  •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子牙所寫,但到了戰(zhàn)國時已經(jīng)散失。

      根據(jù)《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顾抉R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原來姓田,名穰苴,曾領兵戰(zhàn)勝晉、燕,被齊景公封為掌管軍事的大司馬,后人尊稱為司馬穰苴。

      《司馬法》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的禮類,稱《軍禮司馬法》,共計一百五十五篇。漢朝以后,在長期流傳過程中,該書多有散佚,至唐代編《隋書˙經(jīng)籍志》時錄為三卷五篇,列入子部兵家類,稱為《司馬法》,即今本《司馬法》三卷五篇的原型。

      此書受到歷代兵家及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漢武帝曾「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任,秩比博士。」司馬遷稱本書「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

      北宋元豐年間,《司馬法》被列為《武經(jīng)七書》之一,作為考試武臣、選拔將領、鉆研軍事的必讀之書。由于《司馬法》年代久遠,散失嚴重,所以對于該書的真?zhèn)巍⒊蓵甏?、作者等問題,歷代學者均有各種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明清以來,辯偽成風,《司馬法》成了一部爭議極大的兵書。有的認為《司馬法》是一部偽書;有的學者認為史書中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司馬法》、《軍禮司馬法》是幾種不同的書;有的認為今本《司馬法》可分為兩部分,前兩篇為古《司馬法》,后三篇為《司馬穰苴兵法》。目前,國內(nèi)學者一般認為今本《司馬法》不是偽書,歷史上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軍禮司馬法》均包含于《司馬法》之中。

      作者為司馬穰苴及其追論者。盡管由于該書亡佚嚴重,一百五十五篇僅存五篇,內(nèi)容不全,但它仍具有很好的軍事思想和很高的軍事價值。

      《司馬法》論述的范圍極為廣泛,基本涉及了軍事的各個方面;保存了古代用兵與治兵的原則,包括夏商週三代的出師禮儀、兵器、徽章、賞罰、警戒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此外,還有很豐富的哲理思想,很重視戰(zhàn)爭中精神、物質(zhì)力量之間的轉(zhuǎn)化和輕與重辨證關系的統(tǒng)一。對于人的因素、士氣的作用非常重視。


    感謝雋心指正“著名”錯誤。
    作者:
    司馬穰苴
  •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云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見《戰(zhàn)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
    ==============================================================================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云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見《戰(zhàn)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zhàn)術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系到經(jīng)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系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tǒng)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jié)撝\于無形,常勝于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秾O子兵法》側(cè)重于總體戰(zhàn)略,而《鬼谷子》則專于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jīng)陰符七術》?!豆砉茸印穫?cè)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本經(jīng)陰符七術》則集中于養(yǎng)神蓄銳之道。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豆砉茸印返陌姹荆R娬哂械啦乇炯凹螒c十年江都秦氏刊本?!侗窘?jīng)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yǎng)精神。后四篇討論如何將內(nèi)在的精神運用于外,如何以內(nèi)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鬼谷子》一書,從主要內(nèi)容來看,是針對談判游說活動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也被稱為兵書。書以功利主義思想,認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謀略口才如何進行游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握有一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

    此書,是一部研究社會政治斗爭謀略權術的書,因此可以說,《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作者:
    王詡
  •   《齊民要術》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時的重要農(nóng)學書籍,作者是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的賈思勰,共十卷,九十二篇,還有自序和雜說各一篇。作者的事跡記載不詳。全書所引用的古籍將近二百種之多,其中的《四民月令》等歷史價值很好的農(nóng)書現(xiàn)先已經(jīng)散失,本書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書中的記述包括了五谷、瓜果、蔬菜和樹木的栽培,以及牲畜、家禽和魚類的飼養(yǎng),酒、醬、醋、羹、餅、飯、飴和糖等的制作,還有煮膠和造筆墨的方法等。最后還列舉了很多的“非中國(指中國中部中原)物”,就是北方不出產(chǎn)的蔬菜和瓜果。書中總結(jié)了6世紀以前中國北部黃淮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其中的防旱保墑、選種和培植良種、輪作和綠肥作物栽培等都是有相當水平的。書中還提出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要綜合考慮各項生產(chǎn)因素,生產(chǎn)過程中要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思想?!洱R民要術》是研究北朝時期物質(zhì)生產(chǎn)及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
    作者:
    賈思勰
  • 曾安止(1048—1098)字移忠,號屠龍翁,泰和人。北宋農(nóng)學家。熙寧進士。曾任豐城主簿、彭澤知縣。潛心研究水稻栽培。所著《禾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詳述泰和水稻品種資源和附近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狀況。蘇軾稱其“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泰和曾氏族譜中有該書部分內(nèi)容。據(jù)載,北宋時泰和水稻品種多達五十個。南宋中期,其后裔曾之謹又撰《農(nóng)器譜》以補《禾譜》之缺。
    ==============================================================================
    曾安止(1048-1074年),字移忠,號屠龍翁。熙寧(1068-1074年)進士,嘗為彭澤令。紹圣初(1094年)撰《禾譜》5卷,介紹水稻的各個品種、特征、栽培方法等。它是中國第一部水稻品種專志,在中國農(nóng)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將該書獻給蘇東坡。蘇東坡認為,該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惜不譜農(nóng)器,故為之賦《秧馬歌》附之。


    -----------------------------------------------------------------------

      禾譜題序  元豐辛酉年,余初舉進士于鄱陽,時泰和曾公安止為考試官。明年南省奏言,以余為第一,既賜集英第。曾公走書,自慶得士,又恨未識余面。及紹圣丙子,家君充戶部出使江南,余自大學博士,自乞為發(fā)運司,干當公事,侍親以行。丁丑春,始過螺川。是時,曾公喪明,退居泰和。雖一造其廬,承其語緒,而識面之恨,竟不果償。曾公示余以《禾譜》,屬予取予為之敘,縣許以送其書。未及,而遽以不起。爾后,初心不遂,每載其事,頗佇延陵季子掛劍之想。政和甲午,予假守廬陵郡,會鄉(xiāng)人朱元禮來為泰和宰,遂托尋訪其書。一日元禮得寫本以遺余,亟取讀之,不覺潸然。嗚呼,曾公之墓木拱矣,而其故意,廑廑草草答塞,豈事之流傳有數(shù),其不可知者如此耶?—曾公常語余以黃帝問師曠之說,“杏多實不蟲者,來歲秋必善。五木為五谷之先,故欲知五谷,但視五木,擇其盛者,來年必益種之”。此說出《師曠占》中,老農(nóng)往往以為信。然今其書中無有是事,并秧馬一段,亦不收載。以此頗疑,尚非全書,不然則曾公所自筆削,固不可得而知也。余家舊有曾公所撰《車說》一篇,兼收博引,凡所以為車者,洪纖小大,無不具有。蓋該博曲盡倫美,而於立言不苛。是以創(chuàng)一說,紀一物,必委曲詳?shù)蕉笾埂K^根底之學者,不幸賦命不偶,而不得自見于昭世也,悲夫。

      賜進士第一集英第大學博士程祁撰。

      禾譜序  江南俗厚,以農(nóng)為生。吉居其右,尤殷且勤。漕臺歲貢百萬斛④,調(diào)之吉者十常六七,凡此致之縣官者耳。春夏之間,淮甸荊湖,新陳不續(xù),小民艱食豪商巨賈水浮陸驅(qū),通此饒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幾千萬億計。朽腐之逮,實半天下,嗚呼盛哉。嘗觀三代之隆,家有宅,夫有田,養(yǎng)生之具,如此其備。垂綏五雨,異服以愧其心;屋粟里布,厚征以困其財。督責之法,又如此其嚴,猶以為未能丁寧反復,以作其怠惰之氣。田畯至喜,以勸其力,曾孫不怒,以慰其心。故方此時,民無游手,而地無遺利,亦以其法制全而道化行也。滅裂于秦漢,鹵莽于五季,宅不家給,田不夫制,兼并者得以連阡陌,而貧乏者不能有立錐。游怠者無恥,不耕者無罰,而天下之民,始猖狂汗漫,若牛馬麋鹿群群逐于曠野,惟所適往,曾莫之禁。獨吉之民,承雕憊之余,能不謬于斯習,盻盻然,惟稼穡之為務。凡髫齔之相與嬉,厘井之相與言,無非耰、鋤、錢、镈之器,作訛成易之事,故自邑以及郊,自郊以及野,巉崖重谷,昔人足跡所未嘗者,今皆為膏腴之壤,而民生其間者,雖椎魯樸鈍,不覘詩書札義之文,不哦經(jīng)生儒士之言,而孝弟之行,誠意之心,醇然無異于三代之盛時。豈非處中國之一偏,干戈瘡痍所不及,上下日以播種為俗,無流離凍餒之迫,而有飽食逸居之計。是以歷世雖久,去先王雖遠,而余澤猶在也。豈惟民哉,儒而士者,干居之日,孰不介止以蒸之作,其有政,爰知小人之依,然則有天下之大者,安可旦晝不及乎此也。近時士大夫之好事者,嘗集牡、荔枝與茶之品,為經(jīng)及譜,以夸于市肆⑩。予以為農(nóng)者,政之所先,而稻之品亦不一,惜其未有能集之者,適清河公表臣持節(jié)江右,以是屬余,表臣職在將明,而恥知物之不博。野人之事,為賤且勞,周爰咨訪,不自倦逸,可謂善究其本者哉。予愛其意,而為之書焉。

      室德郎曾安止敘。

      正文:

      稻有總名,有復名,有散名。曰谷云者,舉凡種以為言?!逗榉丁吩唬骸鞍俟扔贸伞??!洞笤住吩唬骸叭r(nóng)生九谷”?!睹献印吩唬骸拔骞仁於袢擞?。今江南呼稻之有稃者曰稻谷,黍之有稃者曰黍谷,而不及麥菽者,以禾為主也。曰粟云者,谷之未成米者也。許氏曰:“粟二十斗;為米十斗,曰毇;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今西昌呼稷為粟,長通二者,尤為谷粟之總名而已。稻之所以為稻,禾之所以為禾,一類之中,又有總名焉。曰稻云者,兼早晚之名。大率西昌俗以立春芒種節(jié)種,小暑大暑節(jié)刈為早稻;清明節(jié)種,寒露霜降節(jié)刈為晚稻。自類以推之,有秔有糯,其別凡數(shù)十種。許氏曰:“二月而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曰禾”。言二月生,則立春清明在其間矣;言八月熟,則寒露霜降在其問矣。賈思勰曰:“二月三月種為稙禾,四月五月種為稚禾”。許氏曰:“稙,早種也”。稚,晚種也。以二月三月種為稙,則今江南早禾種率以正月二月種之,惟有閏月,則春氣差晚,然后晚種,至三月始種,則三月者,未為早種也。以四月五月種為稚,則今江南蓋無此種?!对姟吩唬骸氨擞胁猾@稚”,許氏以為幼禾。而今江南之再生禾;亦謂之女禾,宜為可用,未知賈氏何證而有是說,此總名之辯也?!对姟吩唬骸柏S年多黍多稌”;《食醫(yī)》曰:“牛宜稌”;康成曰:“稌,稻也”;郭璞曰:“沛國人以稌為稻”。蓋一物而方言異,此復名之辯也。詩》曰:黍稷重穋”,司稼掌辯重穋之種。毛、鄭、郭璞等曰:“先種后熟曰重,后種先熟曰穋?!苯窠嫌悬S穋禾者,大署節(jié)刈早種畢而種,霜降節(jié)未刈晚稻而熟?!对姟吩唬骸熬S穈維芑”;康成曰:“穈,赤苗也,芑,白苗也”;郭璞曰:“穈,赤苗粟也,芑,白苗粟也”。以江南早晚種較之,早種如六月白,晚種如白圓禾之類,其谷芒皆黃白,豈非所謂芑耶?早種如小赤禾,晚種如蜜谷烏禾,其谷芒皆赤,豈非所謂穈耶?許氏曰:“稻紫莖不粘曰(禾糞)”,今江南晚種中有所謂紫眼禾者,其葉當節(jié)處有紫色,抑亦許氏所?謂也歟?又曰:“芒粟曰穬”,今西昌早晚種中,自稻禾而外,多有芒者,抑亦許氏所謂穬也歟:今西昌晚種中,亦有所謂穬稻禾者。其谷無芒,蓋名同而實非,此散名之辯也。百谷之種,其略見于經(jīng),具備見于今,其種或產(chǎn)于中國,或生于四夷,今西昌早種中有早占禾,晚種中有晚占禾,乃海南占城國所有,西昌傳之才四五十年,推今驗古,此其類也。賈思勰乃引《周書》:“神農(nóng)氏世,天雨粟,神農(nóng)耕而種之”。此小說之舉,不可用之。而其敘土宜有曰,按《禹貢》,揚州厥土涂泥,厥田下下,厥賦下上錯。荊州厥土涂泥,厥田下中,厥賦上下。又按《職方氏》,揚州,荊州,其谷宜稻。以漢郡國志考之。廬陵郡隸揚州刺史,與荊州長沙為切境,而吉之安福在漢長沙為安城,則吉之壤正當古荊揚之交。《職方》二州皆宜稻,而吉在其兩間,兼二州之美?!队碡暋范葜廖┩磕?;《稻人》亦曰:“掌稼下地”。則下地者,涂泥之所在,為種稻之宜也。然《禹貢》揚州田第九等,賦第七等;荊州田第八,賦第三者,亦以人功修故也。惟其壤有骍、緹、墳、澤之異,潟、勃、壚、(上臨下木)爨之殊⑩,故其種亦有早晚大小之不同,堅弱精粗之不一,或一物而彼此有異名,或所稱雖近而俗有訛正。則宜顛倒,錯而難辯。今之見于譜者,尚記西昌大略而已。

      蕓稻篇  記禮者曰:仲夏之月,利以殺草,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蓋耘除之草,和泥渥漉,深埋禾苗根下,漚罨既久,地草腐爛而泥土肥美,嘉谷蕃茂矣。大抵耘治水田之法,必先審度形勢,先於最上處潴水,勿令走失,然后自下旋放旋蕓之。其法須用蕓爪。不問草之有無,必遍以手排漉,務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后已。荊揚厥士涂泥,農(nóng)家皆用此法。又有足蕓,為木杖如拐子,兩手倚以用力,以趾塌拔泥上草穢,壅之苗根之下,則泥沃而苗興,其功與蕓爪相類,亦各從其便也。今創(chuàng)有一器,曰耘蕩,見農(nóng)器譜,以代手足,工過數(shù)倍,宜普效之。纂文曰,養(yǎng)苗之道,鋤不如耨。耨,今小鋤也?!秴问洗呵铩吩唬合壬邽槊祝笊邽榛z,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養(yǎng)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粃,此失耨之道也。鋤后復有薅拔之法,以繼成鋤之功也。夫稂莠秕稗,雜其稼出,蓋鋤后莖葉漸長,使可分別,非薅不可,故有薅鼓、薅馬之說。事見農(nóng)器譜。

      祈報篇

      《記》曰:有其事必有其治,故農(nóng)事有折焉,有報焉,所以治其事也。天下通祀,惟社與稷;社祭土,勾龍配焉,稷祭谷,后稷配焉。此二祀者,實主農(nóng)事。載芟之詩,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良耜之詩,秋報社稷也。此先王祈報之明典也。匪直此也。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不時,於是乎禜之。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放是乎禜之。與夫法施於民者,以勞定國者,能御大災者,能捍大患者,莫不秩祀。先王載之典禮,著之令式,歲時行之,凡以為民祈報也。周禮“龠章”“凡國祈年於田祖”,則「吹豳雅,擊士鼓、以樂田畯」。爾雅注曰,畯音俊。乃先農(nóng)也。于先農(nóng)有祈焉,則神農(nóng)后稷與世俗流傳所為田父、田母,皆在所祈報可知矣。大田之詩言:“去其螟螣,用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此祈之之辭也。甫田之詩言“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此報之之辭也。繼而“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此又因所報而寓所祈之義也。若夫噫嘻之詩,言春夏祈谷於上帝,蓋大雩、帝之樂歌也;豐年之詩,言秋冬報者,烝嘗之樂歌也。其詩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然於上帝,則有祈而無報,於祖妣、有報而無祈,豈闕文哉?抑互言之耳。此祈報之大者也。

      周禮“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薄靶∽U菩〖漓耄瑢⑹潞铎糁L?,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弭災兵,遠罪疾?!迸e是而言,則祈報禬禳之事,先王所以媚於神而和於人,皆所以與民同吉兇之患者也。凡在祀典,烏可已耶?記禮者曰:伊耆氏之始為蠟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主先嗇而祭司嗇,饗農(nóng)及郵表畷,禽獸,迎貓迎虎而祭之。祭坊與水庸,其辭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無作,草木歸其澤?!庇纱擞^之,饗先嗇先農(nóng)而及於貓虎,祭坊水庸而及於昆蟲,所以示報功之禮大小不遺也??贾铝?,有所謂「祈來年於天宗」者,有所謂「祈谷實」者,有所謂「為麥祈實」者,而《春秋》有一蟲獸之為災害,一雨旸之致愆忒,則必雩,圣人特書之,以見先王勤恤民隱,無所不用其至也。夫惟如此,是以物由其道,而無夭閼疪癘,民遂其性,而無札瘥災害,神之聽之,有相之道,固如此也。後世從事於農(nóng)者,類不能然。借或有一焉,亦勉強茍且而已,豈能悉循用先王之典故哉?田祖之祭,民間或多行之,不過豚蹄盂酒;春秋社祭,有司僅能舉之,牲酒等物,取之臨時;其為禮、蓋蔑如也。水旱相仍,蟲螟為敗,饑饉薦臻,民卒流亡,未必不由祈報之禮廢,匱神乏祀,以致然也。

      今取其尤關于農(nóng)事者言之。社稷之神,自天子至郡縣,下及庶人,莫不得祭。在國曰大社、國社、王社、侯社,在官曰官社、官稷,在民曰民社。自漢以來,歷代之祭,雖粗有不同,而春秋二仲之祈報,皆不廢也。又育蠶者亦有祈禳報謝之禮?;屎蠹老刃Q,至庶人之婦,亦皆有祭。此后妃與庶人之祭,雖貴賤之儀不同,而祈報之心則一。古有有養(yǎng)馬一節(jié),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此馬之祈謝,歲時惟謹。至於牛,最農(nóng)事之所資,反闕祭禮。至於蠟祭,迎貓迎虎,豈牛之功不如貓虎哉?蓋古者未有耕牛,故祭有闕典。至春秋之間,始教牛耕,後世田野開辟,谷實滋盛,皆出其力。雖知有愛重之心,而曾無愛重之實。近年耕牛疫癘,損傷甚多,亦盍禳禱祓除,祛禍祈福,以報其功力,豈為過哉?故於此篇祭馬之後,以祭牛之說繼之,庶不忘乎谷之所自,農(nóng)之所本也。

      禾品

      早禾秔品十二

      稻禾赤米占禾烏早禾小赤禾歸生禾黃谷早禾六月白黃菩蕾禾紅桃仙禾大早禾女兒紅禾住馬香禾

      早禾糯品十  稻白糯黃糯竹枝糯青稿糯白糯秋風糯黃梔糯赤稻糯烏糯椒皮糯

      晚禾秔品八

      住馬香禾八月白禾土雷禾紫眼禾大黃禾蜜谷烏禾矮赤秔禾稻禾

      晚禾糯品十二  黃梔糯矮稿糯龍爪糯馬蹄糯白糯大椒糯大烏糯小焦糯大谷糯青稿糯骨雷糯竹枝糯

      附早禾品二

      早稻禾早糯禾

      附晚禾品二

      赤稑糯烏子糯

      宋進士宣德郎移忠公墓志銘

      曾君諱安止,字移忠,世為廬陵泰和人。曾祖再盈,祖德誼,父肅,皆以善行稱于鄉(xiāng)。君之為人,外和內(nèi)剛,操行修潔。熙寧登第,同學究出身為恥,不離上庠,勵己修業(yè),夜以繼日,至傷厥明,后三年復登戊科,詔升甲焉。君謝恩畢,即奏:“臣父年已高,久困場屋,愿回授臣父一散官”。先帝嘉其誠,以無例止。至父得疾且重。即默禱以身代之,厥疾果瘳。初調(diào)洪州豐城主簿,除江州彭澤令,檢身清勤,蒞事端敏,而導民以孝為本,故政譽藹然,而薦者交彰矣。以目疾棄官,授宣德郎,號屠龍翁,傷技成而無所用。有《禾譜》五卷,《車說》一卷,《屠龍集》幾卷。東坡蘇公所稱《禾譜》,謂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惜乎其有所缺,不譜農(nóng)器也。作《秧馬歌》以附其后,不幸元符戊寅五月十六日以無疾而卒,享年五十有一。娶楊氏生子二人,(蟲賓)舉進士,蠟尚幼,女三人,適仕族。三年庚辰十有二月三日葬于千秋鄉(xiāng)武山南。前期乃弟舒州司法參軍安強來請銘。遂從而銘之。銘曰:嗚呼,士莫尚于志,志莫本于道,道不可聞,聞而死之矣,況榮辱得失之端乎。君可謂有志之士,而勇于見義者也。惜夫止于斯,而遽終焉,使得聞斯行諸宜何如哉。余司上庠,熟君所為,昭昭無窮,貽以銘詩。

      右正議大夫守尚書左丞上柱國會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六百戶實封五百戶黃履撰  右朝議大夫直龍圖閣知福州宣州事兼福建路兵馬鈴轄江夏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柯述書
    作者:
    曾安止
  •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初刊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

      宋應星在任分宜縣教諭期間,將他平時所調(diào)查研究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術整理成書,在崇禎十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出版。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綜合性著作,被歐洲學者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地總結(ji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nóng)業(yè)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jié),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chǎn)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開物先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是在國內(nèi)卻長期失傳。在1920年代才從日本傳回來。后來也在浙江寧波發(fā)現(xiàn)了初刻本。
    作者:
    《天工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