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 龍眼肉(《開寶本草》)

    【基原】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異名】益智、桂圓肉。

    【性味歸經(jīng)】甘,溫。入心、脾經(jīng)。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安神,健脾止瀉,利尿消腫。

    【應用】

    1.脾虛泄瀉:龍眼干14粒,生姜3斤,煎湯服。(《泉州本草》)

    2.婦人產(chǎn)后浮腫:龍眼干、生姜、大棗,煎湯服。(《泉州本草》)

    3.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虛煩不眠:龍眼干15g,粳米60g,蓮子10g,芡實15g,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許。(《食療粥譜》)

    4.貧血,神經(jīng)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盜汗:龍眼肉4~6枚和蓮子、芡實等,加水燉湯于睡前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使用注意】

    內(nèi)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

    【現(xiàn)代研究】

    據(jù)臨床報道,對神經(jīng)性心悸有一定療效,用量每次30~60g。

    【按語】

    桂圓肉中含糖較多,為易消化吸收的單糖。桂圓中含鐵較高,維生素B2也很豐富,可以減輕宮縮及下垂感,起到保胎作用。

    【參考文獻】

    1.《日用本草》:“益智寧心?!?/p>

    2.《得配本草》:“益脾胃,保心血,潤五臟,治怔忡?!?/p>

    3.《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脾胃?!?/p>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nèi)治,也強調(diào)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shù),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shù)、下頷正復術(shù)、死骨剔除術(shù)、鼻瘜肉摘除術(shù)、痔漏手術(shù)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