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氣味」(苗、子、花)甘、涼、無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2、便血。用雞冠花、椿根皮,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芪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轉(zhuǎn)瘺。用雞冠花、風(fēng)眼草,各一兩,加水二碗煎湯多洗。
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fēng),等分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又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月經(jīng)不止。用紅雞冠花一味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酒調(diào)下。忌食魚腥豬肉。
6、產(chǎn)后血痛。用白雞冠花,酒煎服。
7、白帶。用白雞冠花曬干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錢,酒送下。如是赤帶,可用紅雞冠花。
8、白帶兼沙淋。用白雞冠花、苦壺蘆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雞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