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拔罐法的一種。見《外科正宗》。亦稱藥筒法,是拔罐與藥物療法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藥物的滲入和吸收,以溫通經(jīng)絡(luò),祛風(fēng)除濕,舒筋止痛。適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腰腿痛,急慢扭傷,哮喘,氣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癥。所用的藥液,可根據(jù)病情靈活改變,一般多選用性味辛溫,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制成。藥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為煮藥罐與貯藥罐二類。前者屬“水罐法”的范圍;后者由于事先要將藥液貯存在罐內(nèi),且采用抽氣法吸拔,則屬于抽氣罐法范疇。詳各該條。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拔罐法的一種。見《外科正宗》。亦稱藥筒法,是拔罐與藥物療法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藥物的滲入和吸收,以溫通經(jīng)絡(luò),祛風(fēng)除濕,舒筋止痛。適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腰腿痛,急慢扭傷,哮喘,氣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癥。所用的藥液,可根據(jù)病情靈活改變,一般多選用性味辛溫,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制成。藥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為煮藥罐與貯藥罐二類。前者屬“水罐法”的范圍;后者由于事先要將藥液貯存在罐內(nèi),且采用抽氣法吸拔,則屬于抽氣罐法范疇。詳各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