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五十、帶下三十六候

    作者: 巢元方

    諸方說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固,謂之三十六疾也。

    十二癥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膿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清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經(jīng)度不應(yīng)期也。

    九痛者,一者陰中痛傷,二者陰中淋痛,三者小便即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來腹痛,六者氣滿并痛,七者汁出,陰中如蟲嚙痛,八者脅下皮痛,九者腰痛。

    七害者,一者害食,二者害氣,三者害冷,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五傷者,一者窮孔痛,二者中寒熱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臟不仁,五者子門不正,引背痛。

    三固者,一者月水閉塞不通,其余二固者,文闕不載。而張仲景所說三十六種疾,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于陰內(nèi)。條目混漫,與諸方不同,但仲景義最玄深,非愚淺能解,恐其文雖異,其義理實(shí)同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