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傅青主女科歌括》 閃跌血崩(十一)

    作者: 傅山

    婦人有升高墜落,或閃挫受傷,以致惡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狀者,若以崩治,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蓋此癥之狀,必手按之而疼痛,久之則面色萎黃,形容枯槁,乃是瘀血作祟,并非血崩可比。倘不知解瘀而用補(bǔ)澀,則瘀血內(nèi)攻,疼無止時,反致新血不得生,舊血無由化,死不能悟,豈不可傷哉!治法須行血以去瘀,活血以止疼,則血自止而愈矣。

    方用

    逐瘀止血湯。

    生地(一兩,酒炒)大黃(三錢)赤芍(三錢)丹皮(一錢)當(dāng)歸尾(五錢)枳殼(五錢,炒)龜版(三錢,醋炙)桃仁(十粒,泡炒,研)水煎服。一劑疼輕,二劑疼止,三劑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滯之品,故逐瘀如掃,而止血如神?;蛞傻W升墜,是由外而傷內(nèi),雖不比內(nèi)傷之重,而既已血崩,則內(nèi)之所傷,亦不為輕,何以只治其瘀而罔顧氣也?殊不知跌閃升墜,非由內(nèi)傷以及外傷者可比。蓋本實(shí)不撥,去其標(biāo)病可耳,故曰急則治其標(biāo)。

    眉批∶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濃樸一錢半,姜汁炒。

    歌括∶

    墜落閃挫致血崩,面萎形枯按之痛。

    瘀血作祟是病因,活血化瘀新血生。

    逐瘀止血用生地,大黃赤芍粉丹皮。

    歸尾枳殼炙龜版,泡炒桃仁用十粒。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