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刺有五禁。何謂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黃帝曰。余聞刺有五奪。岐伯曰。無瀉其不可奪者也。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過。岐伯曰。補(bǔ)瀉無過其度。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逆。岐伯曰。病與脈相逆。命曰五逆。黃帝曰。余聞刺有九宜。岐伯曰。明知九針之論。是謂九宜。
余伯榮曰。此承上章。復(fù)論刺有五禁。五奪。五過。五逆以為刺禁。令民勿犯者也。五過者。五臟外合之皮脈肉筋骨。有邪正虛實。宜平調(diào)之。如補(bǔ)瀉過度。是為五過。九宜者。九針之論。各有所宜。
神而明之。是為九宜。
黃帝曰。何為五禁。愿聞其不可刺之時。岐伯曰。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fā)于耳內(nèi)。丙丁日自乘。無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通水。庚辛日自乘。無刺關(guān)節(jié)于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是謂五禁。
余氏曰。天之十干。始于甲乙。終于壬癸。故甲乙以應(yīng)頭。壬癸以應(yīng)足。丙丁應(yīng)身半以上。庚辛應(yīng)身半以下。配天之四時也。戊己屬土。故乘于四季。夫甲為陽木。乙為陰木。自乘者。陰陽自合。
非化氣也。發(fā)振埃者。所以通氣也。天之十干?;刂逍?。通氣者。通五運(yùn)之化氣。此天干自乘。故為取氣之禁。
黃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后。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奪也。大泄之后。是四奪也。新產(chǎn)及大血。是五奪也。此病不可瀉。
余氏曰。形肉血?dú)庖烟撁撜?。雖有實邪。皆不可瀉。
黃帝曰。何謂五逆。岐伯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余氏曰。熱病脈靜者。陽病見陰脈也。汗已出。脈盛躁者。陽熱之邪。不從汗解。陰液去而邪反盛也。病泄者脈宜沉弱。反洪大者。陰泄于下。陽盛于上。陰陽上下之相離也。著痹不移。肉破。
身熱者。濕邪傷形。久而化熱。
脈偏絕者。脾胃之氣敗也。淫者??崤爸?。奪形者。邪傷形也。如但熱不寒之瘧。氣內(nèi)藏于心。而外淫于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脫肉。夫心主血而血脈榮于色。色夭然白。及后下血篤重者。形氣消于外。血液脫于內(nèi)。血液外內(nèi)之離脫也。寒熱奪形。脈堅搏者。寒熱之邪盛。而正氣傷也。此為五逆。皆不可刺也。
本草著作?!队褲O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yùn)用要點(diǎn),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現(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帝問于岐伯曰。余聞刺有五禁。何謂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黃帝曰。余聞刺有五奪。岐伯曰。無瀉其不可奪者也。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過。岐伯曰。補(bǔ)瀉無過其度。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逆。岐伯曰。病與脈相逆。命曰五逆。黃帝曰。余聞刺有九宜。岐伯曰。明知九針之論。是謂九宜。
余伯榮曰。此承上章。復(fù)論刺有五禁。五奪。五過。五逆以為刺禁。令民勿犯者也。五過者。五臟外合之皮脈肉筋骨。有邪正虛實。宜平調(diào)之。如補(bǔ)瀉過度。是為五過。九宜者。九針之論。各有所宜。
神而明之。是為九宜。
黃帝曰。何為五禁。愿聞其不可刺之時。岐伯曰。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fā)于耳內(nèi)。丙丁日自乘。無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通水。庚辛日自乘。無刺關(guān)節(jié)于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是謂五禁。
余氏曰。天之十干。始于甲乙。終于壬癸。故甲乙以應(yīng)頭。壬癸以應(yīng)足。丙丁應(yīng)身半以上。庚辛應(yīng)身半以下。配天之四時也。戊己屬土。故乘于四季。夫甲為陽木。乙為陰木。自乘者。陰陽自合。
非化氣也。發(fā)振埃者。所以通氣也。天之十干?;刂逍?。通氣者。通五運(yùn)之化氣。此天干自乘。故為取氣之禁。
黃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后。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奪也。大泄之后。是四奪也。新產(chǎn)及大血。是五奪也。此病不可瀉。
余氏曰。形肉血?dú)庖烟撁撜?。雖有實邪。皆不可瀉。
黃帝曰。何謂五逆。岐伯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余氏曰。熱病脈靜者。陽病見陰脈也。汗已出。脈盛躁者。陽熱之邪。不從汗解。陰液去而邪反盛也。病泄者脈宜沉弱。反洪大者。陰泄于下。陽盛于上。陰陽上下之相離也。著痹不移。肉破。
身熱者。濕邪傷形。久而化熱。
脈偏絕者。脾胃之氣敗也。淫者??崤爸?。奪形者。邪傷形也。如但熱不寒之瘧。氣內(nèi)藏于心。而外淫于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脫肉。夫心主血而血脈榮于色。色夭然白。及后下血篤重者。形氣消于外。血液脫于內(nèi)。血液外內(nèi)之離脫也。寒熱奪形。脈堅搏者。寒熱之邪盛。而正氣傷也。此為五逆。皆不可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