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黃(四兩酒洗)濃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
得下余勿服。
成氏明理論云。承。順也。傷寒邪氣入胃者。謂之入府。府之為言聚也。胃為水谷之海。營衛(wèi)之源。水谷會聚于胃。
變化而為營衛(wèi)。邪氣入于胃也。胃氣郁滯。糟粕秘結(jié)。壅而為實。是正氣不得舒順也。本草曰。通可去滯。泄可去閉。
塞而不利。閉而不通。以湯蕩滌。使塞者。利而閉者通。正氣得以舒順。是以承氣名之。王冰曰。宣下必以苦。宜補(bǔ)必以酸。言酸收而苦泄也。枳實味苦寒。潰堅破結(jié)。苦寒為主。是以枳實為君。濃樸味苦溫。內(nèi)經(jīng)曰。燥淫于內(nèi)。治以苦溫。泄?jié)M除燥??鄿貫檩o。是以濃樸為臣。芒硝味咸寒。內(nèi)經(jīng)曰。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人傷于寒。則為病熱。熱氣聚于胃。則謂之實。咸寒之物。以除消熱實。故以芒硝為佐。大黃味苦寒。內(nèi)經(jīng)曰。燥淫所勝。以苦下之。熱氣內(nèi)勝。則津液消而腸胃燥??嗪铩R允帨炱湓餆?。故以大黃為使。是以大黃有將軍之號也。承氣湯。下藥也。用之尤宜審焉。
審知大滿大實堅。有燥屎。乃可投之。如非大滿。猶生寒熱則病不除。況無滿實者。而結(jié)胸痞氣之屬。由是而生矣。是以脈經(jīng)有云。傷寒有承氣之戒。古人亦特謹(jǐn)之。
王海藏云。濃樸去痞。枳實泄?jié)M。芒硝軟堅。大黃泄實。必痞滿燥實四證全者。方可用之。
內(nèi)臺方議云。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此方通瀉之劑也。傷寒之邪。自表傳里。若至陽明。則為內(nèi)實之盛也。如譫言。有燥屎。大熱便秘。腹?jié)M不得通。煩熱。脈沉實。陽明汗多。少陰口燥。厥陰囊縮。非此大下泄之劑。不能已也。輕者。
小承氣湯。重者。大承氣湯。小承氣。少濃樸。而無芒硝。以芒硝性寒。而能潤堅。濃樸能破大實。病未至盛。以此減之。大承氣多濃樸而加芒硝。以其病之盛而大滿大實。非此不能除也。仲景所用大承氣者。二十五證。雖曰各異。然即下泄之法也。其法雖多。不出大滿大實大熱。其脈沉實滑者之所當(dāng)用也。
或問大承氣湯。乃陽邪入府。大實痞滿且堅者。方可用之。今內(nèi)臺方議云。少陰口燥。厥陰囊縮。非此大下泄之劑。
不能已。何也。余答云。仲景法。三陰熱證??傁滴父皩崱j幗?jīng)近里。府實則經(jīng)壅熱。所以熱傷太陰。則嗌干腹?jié)M。
傷少陰。則口燥咽干。傷厥陰。則煩滿囊縮。此為入府可下。均宜用大承氣湯主之也。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黃(四兩酒洗)濃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
得下余勿服。
成氏明理論云。承。順也。傷寒邪氣入胃者。謂之入府。府之為言聚也。胃為水谷之海。營衛(wèi)之源。水谷會聚于胃。
變化而為營衛(wèi)。邪氣入于胃也。胃氣郁滯。糟粕秘結(jié)。壅而為實。是正氣不得舒順也。本草曰。通可去滯。泄可去閉。
塞而不利。閉而不通。以湯蕩滌。使塞者。利而閉者通。正氣得以舒順。是以承氣名之。王冰曰。宣下必以苦。宜補(bǔ)必以酸。言酸收而苦泄也。枳實味苦寒。潰堅破結(jié)。苦寒為主。是以枳實為君。濃樸味苦溫。內(nèi)經(jīng)曰。燥淫于內(nèi)。治以苦溫。泄?jié)M除燥??鄿貫檩o。是以濃樸為臣。芒硝味咸寒。內(nèi)經(jīng)曰。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人傷于寒。則為病熱。熱氣聚于胃。則謂之實。咸寒之物。以除消熱實。故以芒硝為佐。大黃味苦寒。內(nèi)經(jīng)曰。燥淫所勝。以苦下之。熱氣內(nèi)勝。則津液消而腸胃燥??嗪铩R允帨炱湓餆?。故以大黃為使。是以大黃有將軍之號也。承氣湯。下藥也。用之尤宜審焉。
審知大滿大實堅。有燥屎。乃可投之。如非大滿。猶生寒熱則病不除。況無滿實者。而結(jié)胸痞氣之屬。由是而生矣。是以脈經(jīng)有云。傷寒有承氣之戒。古人亦特謹(jǐn)之。
王海藏云。濃樸去痞。枳實泄?jié)M。芒硝軟堅。大黃泄實。必痞滿燥實四證全者。方可用之。
內(nèi)臺方議云。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此方通瀉之劑也。傷寒之邪。自表傳里。若至陽明。則為內(nèi)實之盛也。如譫言。有燥屎。大熱便秘。腹?jié)M不得通。煩熱。脈沉實。陽明汗多。少陰口燥。厥陰囊縮。非此大下泄之劑。不能已也。輕者。
小承氣湯。重者。大承氣湯。小承氣。少濃樸。而無芒硝。以芒硝性寒。而能潤堅。濃樸能破大實。病未至盛。以此減之。大承氣多濃樸而加芒硝。以其病之盛而大滿大實。非此不能除也。仲景所用大承氣者。二十五證。雖曰各異。然即下泄之法也。其法雖多。不出大滿大實大熱。其脈沉實滑者之所當(dāng)用也。
或問大承氣湯。乃陽邪入府。大實痞滿且堅者。方可用之。今內(nèi)臺方議云。少陰口燥。厥陰囊縮。非此大下泄之劑。
不能已。何也。余答云。仲景法。三陰熱證??傁滴父皩崱j幗?jīng)近里。府實則經(jīng)壅熱。所以熱傷太陰。則嗌干腹?jié)M。
傷少陰。則口燥咽干。傷厥陰。則煩滿囊縮。此為入府可下。均宜用大承氣湯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