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備要》 人乳

    作者: 汪昂

    補虛,潤燥

    甘咸。潤五臟,補血液,止消渴,澤皮膚,治風火證(昂按∶老人便秘,人乳最良)。

    本血所化,目得血而能視,用點赤澀多淚(熱者,黃連浸點)。然性寒滑,臟寒胃弱人不宜多服(時珍曰∶人乳無定性。其人和平,飲食沖淡,其乳必平。其人躁暴,飲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熱。又有孕之乳,為忌乳,最有毒,小兒食之吐瀉,成疳魃之病,內亦損胎。

    昂按∶乳乃陰血所化,生于脾胃,攝于沖任。未受孕則下為月水,既受孕則留而養(yǎng)胎,已產(chǎn)則變赤為白,上為乳汁,以食小兒,乃造化之玄微也。服之益氣血,補腦髓,乃謂以人養(yǎng)人也。然能滑腸、濕脾、膩膈,天設之以為小兒,非壯者所當常服。唯制為粉,則有益無損,又須旋用,久則油膻。須用一婦人之乳為佳,乳雜則其氣雜。乳粉、參末等分蜜丸,名參乳丸,大補氣血)。取年少無病婦人乳、白而稠者,如兒食良。黃赤清色、氣腥穢者,并不堪用。或曝曬、用茯苓粉收,或水頓、取粉尤良。取粉法,小鍋燒水滾,用銀瓢如碗大(錫瓢亦可)。傾乳少許入瓢,浮滾水上頓,再浮冷水上立干,刮取粉用,再頓再刮,如攤粉皮法。

更多中醫(yī)書籍